史学家胡绳指出,国共两党之间还有一大片很重要的中间势力,“革命能胜利,是因为我们党把中间势力拉过来了”。以下史实中有利于中共争取中间势力的有( )
①八七会议纠正党内右倾错误 ②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③促成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④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贞观年间,唐太宗常召集低品级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并给这些低级官员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后来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对这段文字的评述错误的是
A.这说明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三省官员 |
B.导致了相职增多,有利于集思广益,避免决策失误 |
C.这说明三省职能被其他部门瓜分,三省制度名存实亡 |
D.有效地避免了权臣专权,防止皇权旁落 |
北宋曾多次颁诏,要求各地设立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机构,宋徽宗认为“居养、安济、漏泽为仁政先”,“鳏寡孤独有院以居养,疾病者有坊以安济,死者有园以葬,王道之本也”。至南宋蔚然成风,并作为地方官员重要善政加以鼓励。宋代创办此类机构的目的是:
A.推行儒家的“仁政”思想 | B.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
C.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 D.建立社会保障、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是这么给封建社会定义的,“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依据你的理解,这样的社会实行
A.小国寡民的城邦政体 | B.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 |
C.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 | D.郡国并行的二元体制 |
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 B.深化了体制改革 |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 D.冲破了思想樊篱 |
1978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胡福明老师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
B.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C.使人们彻底认识了文革的错误 |
D.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