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查各国事件向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王大臣领之……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奕诉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拟章程六条折》(1861年)
材料二 该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为总汇,而事较繁于六部者也。出洋大臣期满,专由该衙门请旨。海关道记名,专保该衙门章京。指拔海关税项,存储出洋公费,悉由该衙门主持。互市以来,各国公使联翩驻京,租界约章之议,皆该衙门任之。海防事起,采购战舰军械,创设电报邮政,皆该衙门主之。自各国船坚械利,耀武海滨,势不得不修船政、铁政,以资防御,迄今开办铁路,工作益繁,该衙门已设有铁路、矿务总局矣。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理衙门职权的变化及其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国会于1933年通过《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法》,成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VA )TVA有权为开发流域自然资源而征用流域内土地,并以联邦政府机构的名义管理;有权在田纳西河干支流上建设水库、大坝、水电站、航运设施等水利工程,以改善航运、供水、发电和控制洪水等等。
——摘自《凉山日报》2009年2月10日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美国……在田纳西千支流上建起54座水库、9个梯级、13座船闸,把水患连年、贫穷落后的田纳西河流域变成了一个环垸优美、工农亚较为发达的美国中等发达地区。这项治理工程贏得世界范围的卓著声誉。许多人认为,嘉陵江航电开发就是中国的“田纳西工程”。
一一摘自新浪新闻中心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TVA的职能并分析其成立的背景。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田纳西流域治理的历史作用。
(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很多方面,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拥有大约一亿人口,完全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在宋朝,作为中华帝国主要光荣之一的科举制度达到了它的顶峰。得到选拔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于任何前近代甚至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期票、信用证及后来官方大量发行的纸币,适应了商业的发展。政府官员印刷发放小册子来推行改进的农业技术,灌溉、施肥、精巧的新式金属工具和最早的机器,以及改良的作物新品种。经常得到城市富商和朝廷赞助的绘画有了光辉的进步,低廉印刷术的推广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小说和故事书激增。
——-摘编自(美)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二开宝四年(971)六月,设置了第一个海外贸易的一级管理机构广州(今属广东)“市舶司”。后于抗州设两浙市舶司,淳化三年(992 )移杭州市舶司于明州(今宁波)定海县(441海)。元佑二年( 1087 )十月,于福建路泉州增设市舶司;北方的密州(今山东诸城)板M(今胶州),元佑三年三月,设置北方唯一的市舶司。政和三年(1113),于秀州的华亭县(今上海松江)设置二级机构“市舶务”,还在临安府、明州、温州等设市舶务,后又于江阴军(今江苏江阴)设市舶务。广州、泉州两处市舶司,虽都未在他处另设市舶务,但外贸交易«大,是南宋的主要外贸海港。广州,泉州港主要是通往东南亚、南亚、西亚、东北非,秀州、明州、杭州、板桥港主要是通向东北亚的日本和朝鲜半岛等地。宋朝的海外贸易,主要是以金银、缗线、铅、锡、杂色帛、瓷器,市香药、犀(角)象(牙)、珊瑚、琥珀、珠琲、镇铁等等。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宋朝时的商业革命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社会产生的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的具体表现。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海外贸易的特点,并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6分)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商业革命对西方产生的“爆炸性的影响”的含义及“爆炸性的影响”对东方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回答:
(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对此应如何评价? (7分)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其依据是什么? (4分)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暂时义务农.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以上均摘自《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有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其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心理?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3)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
图片是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观察下列一组图片:
图1 长期议会通图2 处死不可一世图3 克伦威
过的《大抗议书》的暴君查理一世尔驱散议会
请回答:
(1)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英国被戏称为“各种政体的试验场”根据以上图片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革命中“试验”过的政体。
(2)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采摘胜利的“金苹果”采取了哪些斗争方式?
(3)根据以上图片及所学知识,就英国近代国家政体确立的过程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