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真核细胞的一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9的膜组成成分有蛋白质、脂质和大量糖类 |
B.6上有能形成8的膜,说明两者化学组成完全相同 |
C.呼吸酶的合成必须经由6,然后到8这种结构 |
D.图中含有磷脂的是2、3、4、5、6、8、9 |
将某种植物置于CO2浓度适宜、水分充足的环境中,温度分别保持在5℃、15℃、25℃和35℃下,改变光照强度,测定CO2的吸收速率,得到图1所示的结果。处理图1中有关数据得到图2、图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光强大于7时,光照强度不是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 |
B.当光强大于7时,25 ℃比15℃条件下植物的有机物的合成速率大 |
C.图2表示在5℃一35℃下该植物最大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 |
D.图3表示在5℃-—35℃下该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的变化 |
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在该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A.与递质结合后,受体分解 |
B.膜与膜的融合 |
C.ATP发生水解,释放能量 |
D.离子跨膜运输 |
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
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主要物种 |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
叶绿体的类囊体悬浮在pH为4的缓冲液中,使其内外部在这种酸性条件下平衡,然后将类囊体快速转移到含有ADP和Pi的pH为8的缓冲液中,发现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合成了大量ATP。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ATP的合成与H+浓度梯度有关 |
B.实验中必然存在H+的主动转运 |
C.类囊体在pH为4的缓冲液中被破坏 |
D.叶绿体中合成ATP需要酸性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