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甲、乙、丙、丁四地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关于四地气候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地,水热条件最为优越 | B.乙地,大陆性气候特征最突出 |
C.丙地,年降水量最少 | D.丁地,气温年较差最大 |
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 |
B.乙气候类型分布在各大洲 |
C.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
D.丁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
甲、乙、丙、丁四地气候主要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而形成的是
A.甲、乙地 | B.乙、丙地 | C.丙、丁地 | D.甲、丁地 |
中国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回答下列各题。我国近些年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与中亚干旱地区距离近。 |
B.过度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
C.全球变暖导致植被退化严重 |
D.温带地区气温较高,蒸发旺盛 |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①大量外迁人口,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③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④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育草固沙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
⑥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读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总城市人口比重和占本区总人口比重”示意图,其中点A、点B为曲线N1、N2交点,完成下列各题:图中表示发达地区城市人口的曲线是()
A.Ml、N1 | B.M2、N1 | C.Ml、N2 | D.M2、N2 |
依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地区城市人口首次超过欠发达地区大约在A时期 |
B.20世纪初期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达到顶峰 |
C.20世纪初期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达到顶峰 |
D.世界城市人口总量在A时期与B时期基本相当 |
某企业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址办厂。经考察绘出四地的成本分析图(单位相同)。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仅从企业生产的成本考虑,最适宜建厂的地点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该企业最终选择在乙地建厂,其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接近原料产地 | B.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好 |
C.劳动力丰富 | D.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
下图表示a、b、c三国农业基本情况对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a国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季风水田农业 | B.混合农业 |
C.商品谷物农业 | D.种植园农业 |
与b、c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相似的地区分别是()
A.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 |
B.四川盆地、美国中央大平原 |
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中国东北平原 |
D.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西欧平原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注:大林寺与西林寺、东林寺并列为庐山“三大名寺”。回答下列各题。“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写的景观属于()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
诗中大林寺所在的庐山按成因属于()
A.背斜山 | B.向斜山 | C.断块山 | D.火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