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暑假期间,小黄和父母选择了标价为每人3500元的青藏铁路专线旅游。小黄用200元在布达拉宫广场的地摊上买了几件富有藏传佛教特色的小饰品,父母则在商场用刷卡透支的方式购买了1000多元的藏医药保健品。材料中涉及的货币的职能依次是
|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 B.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
| C.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 D.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这蕴含的哲理是()
| A.量的积累必定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
| B.局部和整体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
| C.人的价值主要来自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
| D.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
中国大地三十年的巨变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抉择。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表明()
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②事物的绝对运动就是发展
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辛弃疾《木兰花漫》是一首“送月”诗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连串探索性的追问。据此回答27—28题。
27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
A.是词人头脑主观自生的
B.是词人对客观现象作出的一种反映,具有合理性
C.表明获得认识不一定需要通
过实践
D.表明词人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8.虽有“神悟”,但由于本身缺乏足够的科学知识,辛弃疾并不能解释“月轮绕地之理”及其他现象,他继续问道:“飞镜(指月亮)无根谁系?”“云何渐渐如钩?”这表明()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B.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受自身积累的主观因素的制约
C.以事实为依据就能准确认识事物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009年7月11日至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隆重举行。论坛形成的“共同建议”揭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文化和民族认同是凝聚两岸同胞共同意志的根基所在。两岸形成“共同建议”说明()
|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
| B.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
| C.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
| D.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
清代学者叶燮说得好:“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这表明()
| A.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 | B.优秀文化必然代替落后文化 |
| C.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不断创新 | D.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