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中学一地理学习小组,利用太阳—标杆进行定向,标杆与地面垂直放置,把一块石头放在标杆影子的顶点P处,至少过10分钟以后,标杆影子的顶点移到Q点时再放一块石头。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从P点到Q点所指的方向是:
| A.东 | B.北 | C.南 | D.西 |
太阳—标杆定向的原理是:
| A.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 |
| B.一年中,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方向是南北往返 |
| C.一天中,地球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 |
| D.一年中,地球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 |
近年来,我国在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北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主要是为了:
| A.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 B.防治荒漠化 |
| C.提高森林覆盖率 | D.减轻农民负担 |
读图,分析回答:
图中②地区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成立的是:
①人口增长迅速
②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③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④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⑤水资源污染严重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图中,甲、乙、丙、丁区域:
| A.是按照人文指标划分的 | B.边界有实有虚 |
| 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 D.相互间差异大 |
有关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
|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 D.丁区域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2题。
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
|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
|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
|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
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A.沙尘暴频度减少 |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
| C.土壤盐碱度升高 |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
网上流行的一张帖子这样写道:北京人说他风沙多,A地人就笑了;A地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B省人就笑了;B省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据此完成1~3题。关于帖子中A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资源贫乏,经济落后 | B.草原面积大,有斑点状荒漠化圈现象 |
| C.河流补给以高山冰川融水为主 | D.属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 |
关于帖子中省级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的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
| B.新疆的城市主要分布在盆地内部 |
| C.B省的烟草业突出,现在花卉种植业发展很快 |
| D.西藏海拔高,太阳能丰富,城市大多分布在地势高的高原面上 |
关于B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资源贫乏,经济落后 |
| B.交通条件好,外向型经济突出 |
| C.旅游资源丰富 |
| D.受地势和距海远近影响,自然环境具有环带状分布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