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效应的实验结论是:对于某种金属
( )
A.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
B.无论光的频率多低,只要光照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光电效应 |
C.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强度越弱,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小 |
D.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
有两平行板电容器,如果有两电子由静止状态出发,分别从两电容器的负极板出发飞向正极板;则两电子到达正极板时速度之比为( )
A.![]() |
B.1:2 | C.![]() |
D.2:3 |
如图所示,有一内电阻为4.4 Ω的电解槽和一盏标有“110 V、60 W”的灯泡串联后接在电压为220 V的直流电路两端,灯泡正常发光,则( )
A.电解槽的输出电功率为60W |
B.电解槽的发热功率为60 W |
C.电解槽消耗的电功率为60 W |
D.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60 W |
两个大小相等的小球带电后相互排斥,如图所示.两悬线跟竖直方向各有一个夹角α、β,且两球在同一水平面上.两球质量用m和M表示,所带电量用q和Q表示.若已知α>β,则一定有关系()
A.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
B.m一定小于M |
C.q一定大于Q |
D.m受到的电场力一定大于M所受电场力 |
如图所示,三条平行且等间距的虚线表示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其电势分别为10 V、20 V、30 V。实线是一带负电的粒子(不计重力)在该区域内运动的轨迹,对于轨迹上的a、b、c三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带电粒子一定是先过a,再到b,然后到c |
B.带电粒子在三点受力的大小Fb>Fa>Fc |
C.带电粒子在三点动能的大小Ekb>Eka>Ekc |
D.带电粒子在三点电势能的大小Epb>Epa>Epc |
如图所示,图中实线是一簇未标明方向的由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线,虚线是某一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a、b是轨迹上的两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能判断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符号 |
B.能确定粒子在a、b两点的受力方向 |
C.能判断粒子在a、b两点何处速度大 |
D.能判断a、b两点何处电场强度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