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几个和声音有关的实验现象:
A.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 |
B.两个音叉发出粗细不同的声,借助仪器观察到它们发出声音的波形图象不同; |
C.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
D.改变试管中水量,吹气时听声音的变化. |
能说明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两个实验是 ;能说明音调和频率有关的实验是 (均选填字母).
已知氧气、氮气和氨气的沸点分别为:﹣183℃、﹣196℃和﹣33.5℃,将三种气体在常温下混合后逐渐降温至﹣195℃,在降温的过程中,它们液化的先后次序是()
A.氨、氧、氮 |
B.氮、氧、氨 |
C.氨、氮,氧不液化 |
D.氨、氧,氮不液化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到达100℃的水一定能沸腾 |
B.﹣10℃的酒精也能汽化 |
C.把﹣5℃的冰放入0℃水中,冰会熔化 |
D.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
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A.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
B.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蜂蜡的熔化特点 |
C.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 |
D.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 |
房间装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内表面 |
B.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外表面 |
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
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