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落叶是疲倦的蝴蝶》一文,完成17~20题。
⑴夕阳老去,西风渐紧。
⑵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
⑶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沉睡是为了新的醒来。
⑷落叶有落叶的好处,可以不再陷入爱情的纠葛了;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我甚至能感觉到落下来的叶子们轻轻的叫喊。那一刻,我的心微微一颤,仿佛众多纷纷下落的叶子们的一枚。
⑸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门前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因为游子的归来而晃动。对于他乡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子。就像路口的大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路,而起点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庄的人,都带走一片绿叶,却留下了一条根。
⑹我看到了故乡的山崖,看到石头在山崖上,和花朵一起争着绽放;看到了羊在山崖上,和云一起争着飘荡。
⑺我看到了我的屋檐,冬天时结满冰凌,夏天时蓄满鸟鸣,一串红辣椒常常被看作是穷日子里的火种。守着屋檐上下翻飞的麻雀,总是那么和谐的与庄户人家好好地过着日子。时时刻刻缠绕着那颗在路上的心的,就是那个屋檐。
⑻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的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的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母亲在灶炕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⑼远行的人,是什么声音使你隐姓埋名?是什么风将你吹往他乡?秋天就是这样,把叶子纷纷抖落,把人的思念纷纷挂上枝头。是该回去了,去看看那棵生下我、让我因成长而绿又让我因成熟而黄的大树,还有落叶里沉睡着的母亲。母亲,我匆匆的脚步就是你密密缝合的针脚。母亲,背着破烂行李的我要归来,找到了天堂的我也要归来。
⑽一层层落叶铺在回家的路上,我要踩着温暖的地毯去看望母亲。母亲也像着落叶,从灿烂的枝头缓缓落下来,只是,她没有再醒来。
⑾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母亲,我要去拾取你的笑容、脚步和风,用你的爱做灯油,用你的善良做捻儿,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
⑿天冷了,树的叶子落下来,树离我很近。我似乎听见了它们在缓缓凝固。
⒀天冷了,它们一排排的站着,心中坚守着的秘密一阵阵地疼痛起来。但叶子落下来掩盖了一切。
⒁母亲去了,心灵没有了依靠,一下子就有了那种到处漏风的感觉。母亲的坟上有一棵树,那是我写给母亲的诗。每到秋天,叶子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一朵红晕,一个誓言,或者是简单的一声叹息。
.“天冷了,树的叶子落下来,树离我很近。我似乎听见了它们在缓缓凝固。”句中的“凝固”是指                                         。
.作者借落叶像“疲倦了的蝴蝶”来比喻什么?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你写出⑻段中“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的含义。
.第⑼段中画线句与我们“事业不成誓不回”的传统观念不相符合,请你结合上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蘑菇转了一个弯
那一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个单位,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一负责人看着我的简历说,你读书时,还获过不少奖,不错!可是,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这番话点燃了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委屈,!我一口回绝了那家公司。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老家。
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亲说了。
父亲听后笑了笑,说,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算了,别想了。哎,对了,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明天 咱们去采吧。
父亲的话引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
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父亲说,咱们晚了一步。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咱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也是绿色食品呢!
于是,我和父亲就动手采了起来。别看父亲50出头的人了手脚还挺利索,我明显赶不上他的速度。一顿饭工夫,我们便摘了满满一麻袋山果,父亲说,今天摘的山果太多了,咱们也吃不了,这种鲜东西,搁几天就会坏的,咱们一起背到镇上的水果店去卖给他们。
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这时,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一会儿父亲就拎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
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我很吃惊,蘑菇不是都让人采走了吗?
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如今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在山上采摘一些东西去卖钱。其实,当很 多人都在抢同一样东西时,我们不一定能够顺利得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捷径并不多。可是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啊!
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迪我啊!
后来,我还是去那家公司做了保安,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当时领导很惊诧地问我,原来你还是个专业人才,怎么愿意做保安呢?我告诉他,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
父亲已经使我学会了,让蘑菇转了一个弯。
第⑴段“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出文中第⑵段“我”当时的内心活动(不超过25字)。

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内容。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

对本文的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挫折,不要气馁,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B.只要目标明确,有时候走一点弯路同样能够取得成功。
C.如果善于发现,生活中就有一条捷径等你去走。
D.有时候换一种方式,打破思维定势,也许离成功更近。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我的三次生命
【美国】 哈尔·曼纳林
①人们常说“猫有九命”,我对这种说法深信不疑,因为我虽然不是猫,却也有三次生命。
②我的第一次生命是父母给的。我从小生活在幸福而小康的家庭里,身体健康,衣食无忧,与家人和睦相处。长大成人后,我有一个漂亮贤慧的妻子,两个懂事可爱的女儿,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一幢宽敞舒适的小楼。生活就像一个甜美的梦。
③然而,有一天我的美梦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可怕的噩梦。我患上了严重的运动神经方面的疾病,病魔首先侵蚀了我的右半身,继而蔓及全身。
④我的第二次生命开始了。
⑤尽管疾病缠身,但是我没有被击倒。我积极与医生配合,保持乐观的心态。我没有放弃工作,坚持每天自己开车上班,由于行动不便,我需要比常人花更多的时间和毅力。我家后门有十五级台阶,这成了我进行康复训练的地方。十几年过去了,虽然我依然行动不便,但我基本能生活自理。医生说,这简直就是奇迹,因为一般的人早就瘫痪卧床不起了。
⑥接着,在一个八月的晚上,我开始了我的第三次生命。
⑦那天下午,我驾车下班回家。当时,天降暴雨,我的车子在行至一条人迹稀少的道路上时突然不听摆布地向路的右侧冲去,几乎同时我听到了一声可怕的爆响。车子撞在路阶上停了下来。我意识到是车胎爆了。我感到不知所措,因为我觉得我的身体状况是不可能允许我亲自更换轮胎的。
⑧我静静地在车里等待,希望能有车辆或行人经过,但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什么人也没有见着。这时天黑了,我看到路边不远处,有一处明亮的灯光。我心中大喜,赶忙发动车子,缓缓地将车子摇摇摆摆地往这户人家开去。我在门前停下车子,打开车灯,按响了喇叭。
⑨过了一会儿,门开了。一个小姑娘站在门口看着我。我放下车窗,探出头,冲着小姑娘大声喊了起来。我告诉她,我是一个需要依靠拐杖行走的残疾人,现在需要有人帮我更换爆裂的轮胎。
⑩她走进了屋子,没过多久,她穿着雨衣走了出来,身后还跟着一个年长的男人。
11我是一个残疾人,经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我坐在舒适的车里,对这个男人和小女孩冒着暴雨替我更换轮胎心中并没有太多的不安。只是雨实在是太大了,我盘算着事后要多给他们一些报酬。但是,他们的活儿似乎干得太慢了,我渐渐地变得不耐烦起来。
12终于,他们干完了活儿,走到了我的车窗前。这个男人驼背,岁数大概已过花甲,虽然油布雨披帽子罩住了他的眉眼,但却挡不住他一脸的疲惫。小女孩看上去在九岁左右,笑嘻嘻的,很快乐的样子。
13老人说:“这个鬼天气车子坏了可真麻烦,不过现在问题解决了。”
14“谢谢,”我说,“我应该付您多少钱?”
15他摇摇头。“不要钱。我的孙女告诉我你是一个需要依靠拐杖行走的残疾人,很高兴能给你提供帮助。我知道,如果我们对换一下,你也会对我做同样的事的。”
16我有我的做人方式,我从钱包里掏出一张五美元的票子,递到了老人的手上。
17“这是什么?”老人低头摸着手里的钞票问。
18小女孩上前一步,悄悄地对我说:“我爷爷是一个盲人。”
19我一下子怔住了,惊讶和羞愧极了。一个年老的盲人和一个未成年的小孩在暴风雨中摸索着为我修车子!我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自怜和自私。我只关心和同情自己,而对别人的需求和想法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20从那以后,我一边继续为战胜病魔进行不懈的康复锻炼,一边尽我所能给别人提供帮助。这虽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时候还需要耗时、费力、花钱,但我觉得生命因此才有意义和价值。也许有一天,我也会为一个坐在车里的盲人更换轮胎,尽管他和我曾经一样是一个只关心和同情自我的人。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的“三次生命”具体指什么事情?
第一次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加点的词,从描写的不同角度来赏析下面的句子。
⑴当时,天降暴雨,我的车子在行至一条人迹稀少的道路上时突然不听摆布地向路的右侧冲去,几乎同时我听到了一声可怕的爆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个男人驼背,岁数大概已过花甲,虽然油布雨披帽子罩住了他的眉眼,但却挡不住他一脸的疲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一下子怔住了,惊讶和羞愧极了!”作者为什么感到惊讶和羞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全文看,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背影(节选)
朱自清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己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乙】台阶(节选)
李森祥
我们家的台阶低!
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
接着开始造台阶。
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
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让人高兴的瞬间发现,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却没真正觉得他自己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甲】【乙】两文在选材方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写_____________。但所写的具体事例不同:【甲】文主要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主要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都是对人物的细节描写,请分析两者有哪些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文都流露出了作者为父亲的付出而伤感的情绪,请你分别从两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字,并概括他们表达的方式有何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都是描写父亲做完了自己的事以后的动作神态的,请你分析两处描写分别表现了“父亲”当时怎样的心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最后一次家长会
①儿子小学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家长会,是我参加的。
②七点整,家长陆陆续续到齐,签到后,找到自己孩子的座位,依次坐下。看得出,大家都是精心打扮了,衣服都比较光鲜得体。签到的时候,有的家长彬彬有礼,有的家长细微谨慎。其中有一位家长言行举止与众不同,惹得其他家长对她投来无数恶厌的眼光。只见她一见老师,开口就一句,“老师,难怪许玉成绩那么差,就是因为你们把她安排在最后!”说完拿起笔刷刷刷签完名,随手将笔一扔,昂首挺胸迈开大步朝第二组离讲台最近的位置走去,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屁股就坐了下去。此情此景,稍微有点素质的家长,无不摇头。
③会是七点半开。时间到了,老师示意众家长安静,门轻轻关上,老师清了清嗓子,正准备开口时,刚关上的门又轻轻地开了。只见一中年男人,满身尘土出现在门口,脸上带着微笑,用广东普通话一个劲的对老师说着抱歉的话。声音不大,却吸引了所有家长的眼光;只见他穿着一件已经褪色的蓝色工衣,上面有斑斑点点的各色油漆;裤子全是灰尘,一只吊着,一只垂着,穿着雨靴,上面沾满泥浆。一看,就知道刚从建筑工地赶来。
④“这位家长,请问你的孩子是……”“我是王志浩的爸爸!”“哦……”老师露出惊讶的表情。“请问老师,我坐哪儿?”看着满满一教室的家长,一时找不到座位的王志浩的爸爸问到,教室里一阵笑。“ 就是你右侧的那个空位!”说完,老师又回头对王志浩的父亲说,“麻烦您签个到,这儿有笔!”只见王志浩的父亲拿着笔,一脸的惶恐,把签到本转了个360度,也不知道如何下笔。
⑤老师以为他找不到王志浩的名字,立马用手指出来,并说道,“您就签在这儿。”“老,老师,我,我不识字……”王志浩的父亲把头压得很低很低。教室又发出一阵笑声。“哦,没事,没事,我代签吧,您请回到王志浩的座位。”
⑥“诸位家长,今天这个家长会,是本学期的最后一次家长会,感谢诸位家长一直以来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今天呢,就长话短说,我知道,所有家长都关心自己孩子的成绩,‘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今天的会,就是请学习成绩好的家长上台来,讲述一下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与心得。”⑦教室里一阵骚动,老师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安静。“现在请许昊杰的家长上台来……”许昊杰的家长讲完,连续有两个家长上台讲了自己教育子女的经验,无什么新意,无非是自己如何严格的管孩子,让孩子多做作业,帮孩子请家教……
⑧当老师请王志浩家长上台时,一时叽叽喳喳声不绝的教室,一下子鸦雀无声。这太出乎人的意料了,他如此寒碜,他的孩子,怎么会成绩如此优秀?
⑨只见王志浩父亲不自然的弯腰站了起来,走出来的时候,一不小心,踢倒了板凳,发出清脆的声音,连说了几声对不起,赶紧将凳子扶正,缓慢的走上了讲台。“嘿嘿嘿……”王志浩父亲笑了几声,眼晴不敢直视坐在下面的家长。
⑩“王志浩是我们班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他的数学成绩,一直排在第一名,这孩子相当刻苦,从不迟到,与每个同学都玩得好,现在请大家安静,听王志浩家长说说他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⑾“经,经验我说不上,我就是喜欢看我孩子做作业;每天收工之后,不管多累,我都会坐在儿子旁边看他做作业。”志浩父亲停了一下,看了一眼老师,老师微笑的示意他继续。“有一天,儿子问我,爸爸,你天天坐在我旁边看我做作业,这作业你看得懂吗?我说,我看不懂。儿子又问我,爸爸,你既然看不懂,你怎么知道我是会做还是不会做?我说,如果我儿子做得很快,拿起笔,刷刷刷,我就知道这题目会做、很好做;如果我儿子要开风扇,要喝水,我就知道,这题目难做。”教室相当安静,一根针掉在地上,估计都听得到。
⑿“我是做建筑工的,平时忙得很,要说教育,真没花时间教育他,也就是平时与他聊聊天,孩子每次看我挑石头,挖泥巴的时候,我就与孩子聊聊天。我说,儿子,你想不想像主席那样出国?儿子说想。我说,那你就好好读书罗。儿子点点头。我抬头看了看我亲手盖的高楼,我又问他,儿子,想不想住高高的,大大的,漂亮的房子?儿子点点头。我说,那你就好好读书罗。我没读过书,字也不识一个,找不到深的道理教育孩子,只能在做工的时候,看到什么,就与儿子聊什么,看到儿子不停的点头,我就很开心,我一开心,就喜欢抚摸儿子的头。儿子喜欢蹲在我旁边,看我做事,有时,还给我递一杯水;我很少给儿子零花钱,几乎不给,所以呢,我儿子不会上网,更不会进网吧,也不会到外面乱买东西吃,大把时间在家做家务,有时,还帮我洗衣服。我们做建筑工的,四海为家,工地在哪儿,家就在哪儿,说经验,我真没什么经验,我就是喜欢与孩子呆在一起,喜欢看他做作业,喜欢摸他的头,喜欢问他……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把我儿子教育得这么好,这么懂事,你们辛苦了!”说完,他向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
⒀这一躬,深深的震撼了在座的全体家长的心灵。
通读全文,请在横线上填写家长们的情感变化。(每空填写一个词)
看到王志浩家长一身民工打扮,
听到老师让王志浩家长发言,
听完王志浩家长作报告,
第④节中王志浩的父亲亮明身份后,老师面露“惊讶”,下文哪一句话解释了“惊讶”的原因?

请对第②节划线句作评析。

读完文章后,你认为王志浩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像本文这样叙述父子两代人的作品还有很多。鲁迅先生也写过父子间的很多往事,读《朝花夕拾》,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父亲的病》里,两位名医费尽心力医治父亲,父亲虽然最终不治,但我痛苦之余,也在两位医生的影响下,决定长大学医。
B.《五猖会》里,我非常想去看五猖会,但父亲要求我看之前先把书背完,我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便一心一意读书,不再想着去看五猖会了。
C.《二十四孝图》里,因为“家景正在坏下去”,担心父亲学“郭巨”,将我埋了,所以我至今对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全盘否定,深恶痛疾。
D.《狗· 猫· 鼠》里,我喜欢隐鼠,其实源于父亲给我说过的墨猴。隐鼠和墨猴一样,可以舔尽砚上的余墨,这让我惊喜非常。

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①伊拉克,这是一个战火和硝烟密布的国家,美国又一次轰炸结束以后,漫天的沙尘渐渐退去,蓝天和烈日出现在沙漠上空。
②哈伊是个伊拉克出租车司机,这天正开着他那辆破旧的黄色出租车在公路上行驶,道路的两边,处处可见车辆被炸毁的残骸,迎面不时开来坐满美国士兵的坦克车。
③哈伊一边开车,一边心里咒骂着:“该死的战争!”两天前,一颗导弹落在了他家门口的集市里,几乎毁灭了一切,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于是他决定不再开出租车了,他盘算着等今天最后一趟生意做完,就和妻子孩子一起离开这个地方。
④哈伊转头看了看驾驶座上放的一张照片,相框的玻璃碎了,不过照片上,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笑脸仍然让他感到欣慰,他自言自语地说:“莎拉,孩子们,我爱你们,我们很快就能见面了,等我把最后一趟生意做完。”
⑤不久,他到了一个检查站,路边停着不少坦克,不少荷枪实弹的美国兵站在道边。一个美国兵伸手示意让他停车,哈伊定了定神,停下了车。这几天,几乎没有什么平民的车辆从巴格达出来,所以现在路上除了坦克,就只有他一辆车了。
几个美国士兵走上前,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有一个为首的看了看这辆破车,弯下腰,问道:“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哈伊笑了笑,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回答:“长官,我从巴格达来,想离开这个地方,战争太危险了!”说着话,他递给士兵一支香烟,并点上了火,问道:“战争几时才能结束?”“快了,我们的军队马上就能解放你们的首都。”美国士兵深吸了一口烟,神情挺满意。他看到了车里的相框,问,“那是你的妻子和孩子吗?我也有两个孩子,和他们差不多年纪。”
⑧哈伊看了看那美国士兵,仍然微笑地回答说:“是啊,他们是我最牵挂的人,不久前就离开这里了,我这就去看他们,不再回来了,战争年代开出租车太危险,我不想干了。”
⑨那个美国士兵大概是很久都没遇上对他笑的伊拉克居民了,所以他的心情不错,靠在车窗上,对哈伊说:“等我们推翻了你们的独裁者,你就可以回来放心地开车了。”
⑩“也许吧,不过我得去看我的妻儿了,有兴趣去我的家吗?我妻子会为你们做好吃的。一起去吧,最后一趟生意,不收你们的钱。”
11士兵摇摇头,说:“我们有任务在身,去不了了,代我向你的妻儿问好吧。”他忽然想起什么,问,“对了,南方都是战场,你要到哪里去见你的妻子呢?”
12哈伊依旧微笑着,拿起了那个破碎的相框,在照片上吻了一下,然后转过头来,看着那个士兵,一字一句地说道:“天--堂!”
13哈伊最后能看到的,是那个士兵因为恐惧而扭曲的表情,还有从指尖滑落的烟头。然后,哈伊按下了引爆炸药的按钮。这是他对于侵略者所能做的最后一次战争。
文章第③节中加点的“最后一趟生意”指什么?

第⑥节划波浪线句中“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删去好不好?

文章三次写哈伊的笑,第一次和第三次的笑,内涵有何不同?

请选出下列选项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第①节中“美国又一次轰炸结束以后,漫天的沙尘渐渐退去,蓝天和烈日出现在沙漠上空。”
这一句是环境描写,沙尘渐渐退去,说明战争快要结束了,蓝天和烈日的出现,侧面表明
哈伊内心的澄澈与温暖,因为他很幸运,他在战争中活了下来。
B.第②节中“道路的两边,处处可见车辆被炸毁的残骸”这句中,可看出战争是残酷的,它
的毁坏力极强。
C.第⑦节中“‘快了,我们的军队马上就能解放你们的首都。’美国士兵深吸了一口烟,神
情挺满意。”这句话通过对美国兵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一方面写出了美国兵的自豪、
骄傲,同时也表现了侵略者的恬不知耻。
D.第13节中“哈伊最后能看到的,是那个士兵因为恐惧而扭曲的表情,还有从指尖滑落的烟

头。”“恐惧而扭曲”这一神态描写,表明那个美国士兵已明白哈伊的真正用意,以及他
接下来可能会做的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