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灿烂的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回答下列各题。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中华文化

A.包容并蓄 B.与时俱进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世界气象组织规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的命名由该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我国提供了龙王、悟空、玉兔、杜鹃、海棠等10个名字。这些名字的背后都有许多故事或者寓意,其中有6个名字来自我国的神话传说。从我国提供的台风名称可以看出

A.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传统文化渗透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 D.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面对赞扬,西方人往往爽快接受并致谢,而东方人则比较含蓄、谦虚,即使心里非常高兴,也不大会表露出来。这种差异反映了

A.文化具有多样性 B.文化差异实质上是种族的差异
C.文化差异使东西方的人们难以交往 D.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才能和睦相处

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陆续播放“双百”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以缅怀革命先驱,讴歌共和国英模。宣传“双百”人物的意义在于
①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大众传媒发展   
②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④立足当代社会实践,积极推动文化继承和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漫画《打“气”》意在告诉考生

①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③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要尊重规律、创造规律 
④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应该树立信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史交关系。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安倍晋三的言沦旨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 )

A.历史认识中的主现能动性思想
B.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C.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
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

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1亿。“世界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应该()
①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②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
③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④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太阳每天都会升起,而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一说法

A.既看到了绝对运动,又看到了相对静止
B.既看到了绝对运动,也看到了相对运动
C.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观点
D.只看到了绝对运动

中国古代哲学家探讨的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谁依赖谁的问题。他们思考的是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问题
C.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问题 D.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