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情景:冬妮亚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这种情景符合(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市场经济体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新经济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三个代表

下组图片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事件说明当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A.美苏两极对峙 B.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
C.两极格局瓦解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下列图片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时的外交环境。请判断这一宣传画最有可能属于下列哪一时期()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美国记者史沫莱特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