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情景:冬妮亚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这种情景符合(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模式 | D.市场经济体制 |
“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他这样做是因为
A.中国革命只能依靠农民阶级 |
B.要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 |
C.城市中心论不符合中国国情 |
D.第三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不力 |
(蔡元培)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由此可见蔡元培任用教师的原则是
A.学识优先 | B.重视道德 |
C.思想自由 | D.民主科学 |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下列选择中,属于邓小平理论中“吸收和借鉴”表现的是
A.“一五计划”工业化方针 | B.和平赎买的改造政策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 |
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
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 |
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 |
梁启超说:“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顾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材料反映出他
A.挽救民族危亡,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
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
C.主张兴民权,实行法治 |
D.维护普通民众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