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
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其本质目的在于说明:
A.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 | B.孔子是历代专制统治的标志 |
C.孔子提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 | D.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是“吃人”的历史 |
目前,全球已建成26所孔子学院,分布已远远超出历史上儒家思想影响较大的东亚而到达了美国、瑞典、德国等西方国家。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说,“孔子已不仅仅是中国的了,他属于整个世界”。但是儒家思想在“西学东渐”中历经沉浮,康有为“尊孔”,陈独秀“排孔”,两人看似相反的行为,相同目的却是:
A.借“尊孔”或“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民众 |
B.否定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 |
C.借此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 |
D.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并借此掀起思想启蒙运动 |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康有为认为改制代表平民利益 | B.康有为认为改制是惊人的大事 |
C.托古改制最稳妥,不担风险 |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
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
B.“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
C.“遗其体而求其用” |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