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
|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
关于儒家思想的论述错误的是
| A.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
| B.孟子、董仲舒、朱熹都为儒家思想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
| C.唐朝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
| D.儒家思想具有强大生命力,对于建设和谐世界具有新的价值 |
孔子主张“正名”,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这一主张的思想核心是
| A.“礼” | B.“仁” | C.“德” | D.“孝” |
先秦诸子理论着眼的角度和论述的根据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认为应该由独一无二的君主来治理天下。这反映出
| A.只有君主专制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定 |
| B.结束分裂实现集权已成为诸子共识 |
| C.先秦诸子阶级属性没有本质上区别 |
| D.诸子希望恢复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
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
|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
|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
|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
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
|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
| C.废除君主立宪制 |
|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