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12月《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于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后因台湾有事,力筹防御,电线公司请于闽督……光绪七年,将造电之物料,运至台湾。自台湾府城直达大高(地名),约百里,皆电报局学生经办,无西人襄助。”从上述史料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①有线电报进入近代中国最早是在上海 ②中国最初架设电报线时主要依赖外国
③中国自主创办的有线电报最早出现在台湾 ④台湾架设电报线最早是出于军事目的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最早促使中国近代社会风俗习惯变化的原因是
A.西方列强的入侵 | B.清政府支持发展工商业 |
C.西方民主革命思想 | D.康有为、孙中山的个人作用 |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A.电影电视 | B.电报电话 | C.报刊杂志 | D.铁路交通 |
关于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国第一家华资轮船公司创立②中国第一条铁路诞生③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④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试制成功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①③②④ | D.①②④③ |
“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②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③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 ④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右图是电影《歌女红牡丹》的剧照。这部电影是
A.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 |
B.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
C.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戏剧片电影 |
D.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