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8分) 雄黄(As4S4)和雌黄(As2S3)是提取砷的主要矿物原料,二者在自然界中共生。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As2S3和SnCl2在盐酸中反应转化为As4S4和SnCl4并放出H2S气体。若As2S3和SnCl2正好完全反应,As2S3和Sn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             吸收。
(3)As2S3和HNO3有如下反应,As2S3+10H++ 10NO3=2H3AsO4+ 3S+10NO2↑+ 2H2O
若生成2mol H3AsO4,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一原电池,则NO2应该在                  (填“正极”或“负极”)附近逸出。
(4)若反应产物NO2与11.2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用水吸收全部转化成浓HNO3,然后与过量的碳反应,所产生的CO2的量            (选填编号)。
a.小于0.5 mol    b.等于0.5mol    c.大于0.5mol   d.无法确定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有S2-、SO32-、NH4+、Al3+、HPO42-、Na+、SO42-、AlO2-、Fe3+、HCO3-、Cl-等离子,请按要求填空:
(1)在水溶液中,该离子水解呈碱性的是
(2)在水溶液中,该离子水解呈酸性的是
(3)既能在酸性较强的溶液里大量存在,又能在碱性较强的溶液里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4)既不能在酸性较强的溶液里大量存在,又不能在碱性较强的溶液里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某烧碱溶液中含有少量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现用中和滴定测定其浓度。

(1)滴定
①用______式滴定管盛装0.1000 mol/L盐酸标准液,锥形瓶中装有25.00mL待测烧碱溶液。上图表示某次滴定时50 mL滴定管中前后液面的位置。请将用去的标准盐酸的体积填入②表空格中。
②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滴定序号
待测液体积(mL)
所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滴定前
滴定后
消耗的体积
1
25.00
0.50
25.95
25.45
2
25.00
0.30、


3
25.00
6.00
31.55
25.55

(2)根据所给数据,计算出烧碱样品的物质的量浓度(注意保留合适的有效数字)。
c(NaOH) = _____________。
(3)读数时,若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会使最终测定结果_________。(填“无影响”、“偏高”、“偏低”)

(8分)
(1)向Na2CO3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生成CO2气体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的c(HCO)变化趋势可能是:①逐渐减小;②逐渐增大;③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④先逐渐减小,而后增大。4种趋势中可能的是________。
(2)pH相同的HCl溶液、H2SO4溶液、CH3COOH溶液各100 mL。
①3种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
②分别用0.1 mol·L1的NaOH溶液中和,其中消耗NaOH溶液最多的是________。
③与等量的锌粉反应,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________。

A.HCl最快 B.H2SO4最快
C.CH3COOH最快 D.一样快

(8分)下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数据:

温度(℃)
25
t1
t2
水的离子积常数
1×1014
α
1×1012

试回答以下问题:
(1)若25<t1<t2,则α________(填“<”“>”或“=”)1×1014,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 ℃下,某Na2SO4溶液中c(SO)=5×104 mol·L1,取该溶液1 mL,加水稀释至10 mL,则稀释后溶液中c(Na)∶c(SO)=________;c(Na)∶c(OH)=________。

已知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在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A和1mol B,保持恒温恒压下反应:A(g) + B(g) C(g)△H<0。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40%。试回答有关问题:
(1)升温时,C的反应速率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2)若平衡时,保持容器容积不变,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则平衡_______

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一定不移动 D.不一定移动

(3)若平衡时,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在密闭容器中再充入2mol A,则反应达到平衡时, A的转化率_______ (填“无影响”、“增大”、“减小”),B的转化率_______ (填“无影响”、 “增大”、“减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