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不一致的是 ( )
| A.图①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Q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 B.图②表示25℃时,用0.1 mol·L—盐酸滴定20mL 0.1 mol·L-1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
| C.图③表示锌粒与过量稀盐酸反应时,V(H2)随时间的变化图 |
D.图④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O2(g) SO3(g)+Q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
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弱于Y对应的酸性 |
| B.在同一周期中X位于Y的左面 |
| C.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X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
| D.X与Y形成的化合物中,X显负价,Y显正价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区都是金属元素 | B.s区都是主族元素 |
| C.稀有气体在ds区 | D.所有非金属元素都在p区 |
下列现象与氢键有关的是
①NH3的熔.沸点比VA族其他元素氢化物的高
②小分子的醇.羧酸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互溶
③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④对羟基苯甲酸的沸点比邻羟基苯甲酸高
⑤HF.HCI.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⑥CH4.SiH4.GeH4.SnH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升高
|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①②③④⑤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 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 |
| B.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三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
| C.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
| D.氨气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 |
X.Y为两种元素的原子,X的阴离子与y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由此可知
| A.X的原子半径大于Y的原子半径。 | B.X的电负性大于Y的电负性 |
| C.X阴离子的半径小于Y阳离子的半径 | D.X的第一电离能小于Y的第一电离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