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羊的卵细胞核被另一只羊的体细胞核置换后,这个卵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再植入第三只羊的子宫内发育,结果产下一只羊羔。这种克隆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 )
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 | B.繁殖家畜中的优良个体 |
C.用于保存濒危物种 | D.改变动物的基因型 |
下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强度变化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从A→B主要原因是光照增强,气温上升 |
B.从B→C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酶失活 |
C.从C→D主要原因是气孔打开,CO2供应增加 |
D.从D→E主要原因是光照减弱,气温下降 |
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容物变成蓝色的是()
试管号 |
试管内容物 |
条件 |
检测 |
1 |
2mL浆糊十2mL纯唾液 |
37℃ 10 min |
3滴碘液 |
2 |
2mL浆糊十2mL纯唾液 |
95℃ 10 min |
3滴碘液 |
3 |
2mL浆糊十2mL纯唾液+2滴浓盐酸 |
37℃ 10 min |
3滴碘液 |
A.1 B.1、2 C.1、3 D.2、3
下图为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c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
B.Ⅱ比Ⅰ反应速率慢的原因是温度低使酶活性降低 |
C.bc段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底物浓度 |
D.在a点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
据图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ATP |
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
C.大分子物质只有通过①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
D.氨基酸进入组织细胞与过程②有关 |
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转变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原子:CO2→C3化合物→(CH2O) |
B.氧原子:H2O→O2 |
C.氢原子:H2O→ATP→(CH2O) |
D.氧原子:CO2→C3化合物→(CH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