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 B.维新图强的呼吁着 |
| 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 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
曾国藩在总结湘军与太平军在湘潭、岳州作战取胜的原因时说:“湘潭岳州,两次大胜,实赖洋炮之利。”基于这种经验,后来他创办了()
| A.江南制造总局 | B.福州船政局 |
| C.天津机器制造总局 | D.安庆内军械所 |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
| B.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低 |
| C.资金少,技术力量弱 |
| D.近代社会形态的制约 |
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
|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此时,作为一位投资者,你的选择主要是受到()
|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影响 |
| B.国外投资者的影响 |
| C.外商企业投资赚钱的刺激 |
| D.清政府官僚的大力支持 |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中国产品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
| B.中国民众掀起抵制日货运动 |
|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 D.民族企业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