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政体之历史也”……或告之曰:“我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封建社会历史耳,虽至今犹然,一切病痛尽在是矣。”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在人类数千年历史上,那些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大致相当、且同样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的民族或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实行君主制……事实证明,在当时条件下, 君主制是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生产发展的唯一有效制度。”
——方朝辉《中华读书报》2010年2月10日
材料三 近代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一是对我国古代何种政治制度的评价?材料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当时条件下,君主制是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生产发展的唯一有效制度”?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两种基本类型?这一制度与古希腊的“选举”制度有何不同?这种代议制政治模式的确立有何历史意义?
(4)根据以上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
材料三: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
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四: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的两件事例。(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材料四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是不应该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我们。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
材料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如果他(指德国)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因
此,正是为了这些原因,除不得已之外,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他
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信息,指出法国处分德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法国为什么这样做?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信息,指出英国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反对过分制裁德国?
(3)在制裁德国的问题上,英国得到美国的支持,美国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10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津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二 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格老秀斯提出的各项原则有何积意义?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有何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学士倭仁”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抵御外侮。
材料二奕䜣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扰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名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术如此,其余也无不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因此中国人学习西学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
材料三 严复指出:“令成之称西人者,日必善会计而已,又曰彼擅技巧而已。不知吾今兹之所见所闻,如汽机兵械之伦,皆其形下之粗迹,即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亦其能事之见端,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苟扼要而谈,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严复《论世变之亟)
请回答:
(1) 进入近代,用中学救亡还是以西学强国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材料一、二分别代表了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说明各自的不同主张和依据。
(2) 从材料二、三看.近代中国人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各自的实践活动是什么?
(3) 在近代.为什么会出现西学与中学优劣的争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材料二第三篇国家权力
第一章国民立法议会
第二节初级会议选举人的选任
第一条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所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
第二条凡属积极公民,必须:
在国王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
——法国1791年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与法国1791年宪法做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