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天津桥①春望
晚唐 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②花。
注:①天津桥,是当时东都洛阳著名的景点。②上阳:宫名,上元年间,唐高宗下令修建,位于天津桥北。作者在这首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请简要描述。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小车行陈子龙①
小车班班②黄尘晚,
夫为推,妇为挽。
出门茫茫何所之?
青青者榆③疗吾饥。
愿得乐土共哺糜④。
风吹黄篙,望见墙宇,
中有主人当饲汝。
扣门无人室无釜⑤,
踯躅空巷泪如雨。
【注释】①陈子龙(1608-1647):明末诗人,松江华亭人。②班班:车轮滚动的声音。③榆:树名,其嫩叶及果实榆荚可以充饥。④糜:稀粥。⑤釜:做饭用的锅。本诗紧紧围绕一个“”字写人叙事(用原诗中的字回答)。
对这首诗所写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出征 | B.逃荒 | C.访友 | D.咏物 |
本诗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极为成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请分析第一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2)两首诗都写到了“叶”这一意象,二者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密州上元①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如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②。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①上元,即元宵节;此时诗人刚由杭州调任密州知州;词中“山城”即密州。②农桑社:农村节日祭神的地方,当时密州连年蝗旱,村民举行社祭祈求丰年。
(1)词题为“密州上元”,上片却写钱塘上元之景,有什么作用?
(2)下片中“寂寞”二字流露出作者的心境,请简要分析词人寂寞的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闲 居
司马光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便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注]司马光因与变法派政见不一,遭到排斥,于熙宁四年(1071)至元丰八年(1085)退居洛阳,仅任无实权的闲散小职。本诗作于此时。试分析本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本诗题目为“闲居”,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词,完成后面题。
蝶恋花
赵令畸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①恨清明雨。
尽日沉烟②香一缕,宿酒醒迟,恼③破春情绪。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④路。
注:①止:通“只”。②沉烟:点燃的沉香。③恼:撩惹。④西江:古诗词中常泛称江河为西江。结合词意,简要赏析“啼痕止恨清明雨”一句。
全词表现了词中人物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