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A.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主人公法比安内心的痛苦与凄凉,与文章出人意料的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B.老太太的眼里闪过的一丝狡黠、惊奇的光芒,为文章结局道出她是年轻的女士而非老太太埋下了伏笔。 |
C.“她的两手微微发抖”,这一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老太太上了年纪的特点,作者主要借此表明这位女士是个演技特别出色的女演员。 |
D.法比安从一开始就怀疑老太太,所以他总是在犹豫不决,他有意奉承着老太太,故意夸她家里的陈设。 |
E.本文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形象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的生活画面。
⑵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法比安这一人物形象。
⑶文章结局既出人意料,又让人感到在情理之中,为什么?请举例分析。
⑷法比安凭借什么取得了女演员的信任?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是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对此作以探究。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我国的山水诗源远流长,发展至盛唐达到鼎盛,而成就最高的当推王维。王维将绘画的技巧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形成“诗中有画”的特色。
作为画家的王维,对大自然的光色变化极其敏感,他的诗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日色本为暖色调,因松林青浓绿重的冷色调而产生寒冷的感觉,这是条件色的作用。“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则淡远迷离,烟云变灭,如水墨晕染的画面。“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此诗描写的主体是苍苔之色。小雨浸润过的苍苔,颜色显得特别鲜亮,像是要爬上人的衣服上来。诗人敏锐地捕捉住了雨中苍苔的运动感,予以突出的表现;并借苔色之动,反衬出自己心境的恬静。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木兰柴》)山岚和鸟羽,在夕阳、晚霞映照中闪烁变幻,倏忽明灭,多么绚丽迷人! 这一首表现光色流动、跳跃的诗,恰似法国印象派画家笔下的杰作。
王维这一枝闪光蘸彩的诗笔就像魔杖似的,所触之处,都点染出无比美妙的光色变幻。“绿艳闲且静”“柳暗百花明”“积翠纱窗暗”“红衣浅复深”“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江”“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诗人把光色的明暗、深浅、干湿、动静、远近,一一描写出来,创造了一个神奇的色彩世界。这个色彩世界,同时也是他的情感世界,例如《送邢桂州》中的“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上句写江湖反射落日呈现一片白色,下句写整个天地弥漫着潮水的青光。阴郁、冷清的“青”、“白”二色,成了这幅江湖夕照图的基本色调,反映出诗人送别友人时心境的忧伤、悲凉。又如《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整个画面,笼罩着迷蒙翠色,那么嫩润、空灵,这不是渗透着作者投身于大自然中的愉悦之情吗?
王维还是一位音乐家。他对于大自然的音响,同样有着精微的审辨力。正是因为他是一位音乐家,所以他能感受得到一般人难以察觉的细微声息,并善于从这些极细小的声音中发现自然美的奥秘,给予诗意的表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在飒飒秋雨声中,使人感受到了山果掉落的响声,并且趣味盎然地倾听灯下草虫悠然的鸣唱。“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诗人在林园里静坐,竟能辨别出各种鸟声的变换,甚至听见了花瓣飘落的声息。
王维还善于以大自然的动态和声息,反衬出静谧而富于生气的意象和情境。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花落、月出、鸟鸣涧响,使山中春夜愈显得清幽空寂。在《栾家濑》中,诗人以叠字摹声描状,把飒飒秋雨、潺潺溪流以及水石相击、白露拍翅的声响,表现的生机活泼,饶有情趣。在中国古代诗人中,王维是以表现静美之境著称的,这固然源于他的佛教虚静心理,但也明显得力于他敏锐的听觉。
在王维的诗中,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和神奇音响往往是有机配合、水乳交融的。读他的作品,一个个有生有色的意象,一幅幅配着音响的图画使我们耳目一新。在《山居秋暝》和《鹿柴》中,我们不仅见到那在松枝疏影间写下的如水月光,那穿过幽暗深林返照在青苔上的一抹斜晖,同时还听到从竹林里传来浣女的喧笑,深山密林偶尔响起了一阵幽人的对语,以及清泉在石上淙淙流淌的音韵。再看:“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屋上春鸠鸣,树边杏花白” ……这些诗句,都有绮丽的色彩,动人的音响,从而唤起人们新鲜生动的视听感受。苏轼说王维“诗中有画”,其实王维诗中的声音美和动态美,是丹青妙手也难以表现的。
“诗是心声” “凡形形色色,音声状貌……无一不如此心以出之者也”。诗人描绘自然景物,固然要从自己的“目所见耳所听足所履而出”,但更重要的是要从自己的心中所感而出,这样方能使心与外物“默契神会”,即表现出“山水之性情气象”,又传写出自己的“性情”和“面目”。
(改编自李春阳《论王维山水诗的自然美》)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王维山水诗中体现出的自然美。
王维的诗歌创作,能够形成“诗中有画”的特色,主要得益于哪些因素?请结合文意简要归纳。
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下面这首诗为何能让王维创造出如此纯美的诗的意境?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通常人的意见,认为一个捧书本的人不宜做买卖。的确,做生意有生意经,不懂这一行的人,投机无不失败。我常买不当的东西,而不买所当买,或是买来人所认为无用之物。太太说我买东西做小交易不行,我委实不行,但是也自有我不行的道理。
徜徉街头,看看店窗中陈列的货物,视而不买,自是一种乐趣。有时感情冲动,由停足而跨进店门,就难保不买所不当买的东西了。有一回我跨进五金店的门,买了一把锤子,一圈铜丝,和不少可用而不必要用的钢铁器物。
“Y.T.你又买一把锤子。我们已经有一把。”
“一把找不到,还有一把。不是两把好吗?”
“铜丝铅条我们一大堆。又那些钳子、钉子、螺旋扛重器有什么用处?”
“一点没有用处。”
“那你买他做甚?”
“我不知道。”
人不能无常情,为故乡情而买不必用之物,是不可以理喻的。大概人家做生意,又不是向你乞贷,你心里高兴,又得到物件实惠,不能算花冤枉钱。
买东西也是与小孩子接近的好机会。有一回在中山北路某文具店,有一个十二三岁小孩子看店,一说了错话,脸就红起来。我想非买他的东西不可,因为我知道脸红不能假的。于是我们成交二百多元。论理这一大堆的大信封、卷宗套子、尺、圆珠笔,都是家里已有的东西,不必买,无须买。然而买时小孩子一对黑漆的眼珠那么大,他也高兴,我也高兴。这是买东西的艺术,而我是买东西的艺术家。
人生在世,年事越长,心思计虑越繁,反乎自然的行为越多,而脸皮越厚。比起小孩子,总如少了一个什么说不出来的东西,这是人生的神秘,也是人生的悲剧。
(选自林语堂《我是买东西的艺术家》,有删改)作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林语堂为什么自称“我是买东西的艺术家”?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太太说:“我买东西做小交易不行,我委实不行,但是也自有我不行的道理。”而我自己则认为:“我是买东西的艺术家”。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林语堂有哪些买东西的“艺术特质”。
林语堂“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让家长色变的“激素食品”
云无心
许多人认为,现在孩子们“普遍存在性早熟或性发育异常”,和现今很多食品中含有激素有很大关系。听说如果水果蔬菜中被添加雌激素,就会形状异常、外观色泽美丽、味道平淡……
真相究竟如何呢?
植物激素不会对人体产生激素效应
“儿童性早熟”的报道越来越多,包括一些医生在内,许多人都把“施用了植物激素”的蔬菜水果当作了罪犯。这其实是一个经典的望文生义错误。
在农业生产上会用一些化学物质去处理植物,使植物的生长状况更加符合我们预期,比如加速成熟或者促进长大等等。它们是植物正常生长过程中也会产生的物质,或者与之化学结构相似的物质,规范的名称是“植物生长调节素”,日常生活中往往被称为“植物激素”。因为这个名称,许多人就想当然地认为它会促进儿童提早发育,出现性早熟。
实际上,植物激素对人一点作用也没有。它们的作用机理,是进入植物后与细胞中的特定分子结合,产生信号,开始或者延缓植物的基因表达,从而改变植物的发育进程。这些基因表达和植物的发育过程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本来就会发生,植物激素只是改变了它们发生的时间和强度而已。这种改变并不会产生植物本来不产生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传说中的“有害物质”。
人的性发育也是激素分泌的结果。但是人体中没有与植物激素结合的特定分子,所以植物激素对人就无法产生任何信号。这个道理就像花粉是植物的精子,它可以使植物受精长出种子,但不会使女士们怀孕——即使在遍地鲜花、植物的精子四处飘散的春天,女士们也不用担心会被花粉弄怀孕。
儿童性早熟的报道为什么越来越多
但是儿童性早熟的报道确实越来越多,人们就想当然性地归结为“吃了某某食品所致”。实际上,这是一种“注意力偏差”。现在的人们对于孩子的发育状况更加关注,而资讯又很发达,所以儿童性早熟的案例就会被大家所知晓。根据国内外的统计,正常情况下一万个儿童中会有1到2个发生性早熟。在女童中这个比例更高,5到9岁的女孩中这个比例能达到万分之八的比例。在一个大城市里,这个年龄段的女孩会有几十万人,也就会有几百个孩子出现性早熟。在儿童医院中,也就自然会出现“一段时间内多起儿童性早熟”的病例。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相当发达,但对儿童性早熟的原因却还知之甚少。因为找不到原因,也就给了人们胡乱猜想的空间。但是,科学理论和实践都显示,植物激素不会是原因。而所谓奶粉中的雌激素,也不是原因——因为,所有检测过的奶粉中的雌激素含量,比母乳中的雌激素含量还要低。而“奶粉导致婴儿性早熟”的新闻,后来已被曝出是奶粉行业恶性竞争而进行的陷害。
环境雌激素值得关注
蔬菜水果重中的植物激素不应该担心,奶粉中的雌激素不值得担心,不过环境中的“类雌激素”应该引起家长们的关注。
无论男女,人体都会分泌雌激素。人体会自己调节,让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处于合理水平。环境中有一些物质,虽然在分子结构上可能与雌激素相差较大,却仍然可以影响人体雌激素的水平。
目前发现的环境雌激素很多。塑化剂是其中的一类,比塑化剂更普遍的环境雌激素是某些杀虫剂、除草剂、灭菌剂,比如人们熟知的滴滴涕。还有一些工业污染物,比如多氯联苯、二恶英。一些药物比如避孕药自不必说含有雌激素,甚至有些洗涤用品的成分也有雌激素活性。甚至有一些重金属,比如铅、汞、镉等,也能影响体内雌激素的水平。
许多天然植物中也有一些成分具有环境雌激素,最为人们熟知的是豆类中的异黄酮。全谷以及蔬菜水果中的一些“植物化学成分”也具有雌激素活性。不过,它们的活性很弱,在正常的食用量下难以影响人体的雌激素水平。而它们对健康的积极作用是显著的,所以父母们大可不必担心,还是应该尽量让孩子们吃蔬菜。
理性面对儿童性早熟
医学上还不知道儿童性早熟是如何产生的,自然也就无法知道如何预防。媒体上经常出现的儿童性早熟报道中,“专家”“医生”们所指出的饮食原因,基本上都是胡说八道。如果父母们因此疑神疑鬼,把“宁可信其有”作为这种食物也不能吃、那种食物也不能吃的理由,反倒是可能造成孩子的偏食——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或许影响更大。
当然,这不是说父母就无能为力。大家应该尽量避免让孩子接触前面提到的那些“环境雌激素”,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果发现孩子性早熟的状况,就应该尽早求医诊治。儿童性早熟及时发现,及早处理,就可以把影响降到最低。文章以人们的错误认识开头有什么作用?植物激素为什么不会对人体产生害处?
这篇科普说明文中用了较多的说明方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请结合文意,谈谈家长应该怎样预防和处理儿童性早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惊心动魄的玫瑰
朱成玉
听同事说,他老家西山的墓地旁边有一片地,被人开垦出来,种植了大面积的鲜花。他激动地向我们描述花开时节的那种盛况:花团锦簇,蝶飞蜂舞,令人惊心动魄。我们都觉得“惊心动魄”这个词用得有些夸张。可他一再地说,如果我们身临其境,也会用同样的词语来描绘。被逗弄的心,奇痒无比,就想一刻不停地赶到那里,闻一闻那万千朵花凝聚到一起的香,会把一颗灵魂酵成怎样的佳酿。
惊心动魄!果不其然,当我来到这里,第一眼看到它们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词语竟然也是它。漫天的红色排山倒海般压过来,一漾一漾的风把花香一波波地送过来,整个世界霎时间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只属于童话的村庄,来安置我们受到惊吓的眼睛和陶醉的心。
遗憾的是,这种陶醉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便被一群商贩破坏掉了。他们在一起叽叽喳喳,似乎正在为鲜花的价格争论不休。
再美的花朵,和钱一沾边就变得不那么美了。当我们置身于这片花的海洋,惊艳之外,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猜测这片花园的经济价值,并开始为主人聪明的经济脑瓜心怀嫉妒地赞赏不已。我们在心里拨弄着算盘:按照市场的最低价格,一束花50元钱,那么这里的玫瑰至少可以扎出上万束花,那是多么大的一笔天文数字啊。
商贩们不停地往车上搬运着一袋袋包装好的玫瑰,他们要抢在情人节之前将它们再重新包装,发往各地,贩卖给尘世中那些涂脂抹粉的爱情,那些爱情需要靠它来装扮。尤其是北方,正在飘着雪花,需要玫瑰去温暖那些苍白和寒冷的灵魂。
花园的主人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由于长时间的劳作,他的背驼得厉害,但从他布满笑容的脸上看,他的心情非常好。尤其是他在数钱的时候,眯缝着眼睛,那种贪婪的神态让人生厌。我想,一定是那些金钱让他阳光灿烂。那一刻,我感到他身后那排山倒海般的红正在慢慢褪色。
一些来得晚没有贩到鲜花的商贩不停地抱怨着,并跟在老人身后不停地纠缠,原因是老人还有一块“不动产”,大约有一亩地。可是不管商贩怎样苦口婆心,并且把价格一再地提,也没有打动老人的心。老人很固执,只是一个劲儿地摇头。
“这老头,肯定是想抬到更高的价钱。”同事们纷纷议论。
庆幸的是,我们每个人都以批发的价格提前预定了一大捧玫瑰,准备回到城市点燃自己多姿多彩的爱情。付钱的时候,我忍不住揶揄着那个老人:“挣这么多钱能花得了吗?家里还有什么人啊?”老人嘿嘿地笑了,“没什么人了,只有一个老伴,在那儿呢。”顺着老人的手指,我们看到了一座坟墓。与其说是坟墓,不如说是一个被精心侍弄的花园。坟墓周围,有一亩地那么大一片火一样燃烧着的玫瑰,正是老人坚决不卖的“不动产”。
老人说,他的爱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因为难产死掉了,孩子也没有保住。他孤身一人过着剩下的日子。老人的爱人生前最喜欢的就是花,各种各样的花在她的侍弄下都变成了花的精灵。她走后的日子里,那些花成了他唯一可以倾诉的对象,他每天对着它们唠唠叨叨,像和她生前一样,每天把生活中的琐事挂在嘴边,含在嘴里,不停地咀嚼。他在她的坟墓旁边都种上了鲜红的玫瑰,他每天倘佯在花的海洋中,回忆他们没有走到头的一生。她在地下,他在地上,但并没有阻止他们的交流,这些花就是他们之间的使者,一朵花落了,他就认定是她累了,要睡一会儿。一朵花争先恐后地绽放,他就认定是她醒了,要和他聊天,他就坐下来,把生前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一遍遍地重复着,唱那些她喜欢的老情歌,翻看一些褪了色的照片……在他眼里,那些花朵是会说话的,在他们之间慢慢流淌着从不曾枯竭的温柔之水。
慢慢地,老人的玫瑰越种越多,就有人来他这里买他的花,刚开始的时候他不卖,后来一想,自己也没有别的本事挣钱,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挣钱的途径,而且还可以每天在这里守着她。他就干脆在这里给自己盖了间小屋,每天守着那些玫瑰,快乐地过着他余下的日子。
这一次的惊艳甚于第一眼见到的花海,我们只在杂志上看到过这种煽情的故事,没人敢相信这是真的。可是老人在,玫瑰在,那个小屋在,那个花园般的坟墓也在。“明年俺要把那片地也开垦出来,种子、肥料,到处都需要钱哩。”老人向我们指了指远方的一片地,雄心勃勃地说。
那些买到这些玫瑰的人有福了!这些花朵是献给真正的爱情的。它们会说话,但不是简单的海誓山盟。当尘世中涂脂抹粉的爱情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它们来点燃真爱的花香。
老人累了,在花丛中打着瞌睡,蜜蜂用它们的吸管存储着花蜜,蝴蝶用它们的翅膀运送着花香,而老人的嘴里依然在不停地自言自语,仿佛是对他的老伴念叨着:睡吧,一切都在,一切都好。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4年9月,有删改)“庆幸的是,我们每个人都以批发的价格提前预定了一大捧玫瑰,准备回到城市点燃自己多姿多彩的爱情”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说“庆幸”?
小说故事情节较为曲折,请找出作者在文中设下的悬念。
小说标题命名为“惊心动魄的玫瑰”,用意何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论梦想
林语堂
①有人说过,不知足是神圣的;我却以为不知足是人性的。猴子是第一号的阴沉动物,在动物中,我只看见黑猩猩有一个真正忧郁的面孔。我往往觉得这种动物很像哲学家,因为惟有哲学家才会有忧郁和沉思的表情。牛似乎不会思想,至少似乎不在推究哲理,因为它们看起来是那么知足;象也许会怀着盛怒,可是它们那不断摆动象鼻的动作似乎代替了思想,而把胸怀中的一切不满都排除。惟有猴子能够显示出彻底讨厌生命的表情。猴子是真够伟大啊!
②九九归原的说起来,哲学或许是由讨厌的感觉而开始。无论怎样,人类的特征便是怀着一种追求理想的期望,一种忧郁的、模糊的、沉思的期望。人类住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还有梦想另一个世界的能力和倾向。人类和猴子的差异点也许是猴子仅仅觉得讨厌无聊,而人类除讨厌无聊外,还有着想像力。我们都有一种脱离旧辙的欲望,我们都希望变成另一种人物,大家都有着梦想。兵卒梦想做伍长,伍长梦想做上尉,上尉要想做少校或上校。一个气魄宽宏的上校是不把上校当做一回事的,用文雅的词语说起来,他仅仅称之为服务人群的一个机会而已。在事实上讲起来,这种工作确没有什么别的意义。老实说,琼·克劳馥(JoanCrawford)对于自己并不像世人那么注意,珍妮·盖诺(JanetGaynor)对于自己也不像世人那么注意。世人对一切伟人说:“你们不都是很伟大吗?”如果那些伟人真正是伟大的,他们总会回答:“伟大又算什么呢?”所以这个世界很像一家照菜单零点的餐馆,每一个顾客总以为邻桌顾客所点的菜肴,比他自己所点的更有味、更好吃。一位现代中国大学教授说过一句诙谐语:“老婆别人的好,文章自己的好。”在这种意义上说来,世间没有一个人会感到绝对的满足的。大家都想做另一个人,只要这另一个人不是他现在的自己。
③这种特性无疑地是由于我们有想像力和梦想才能。一个人的想像力越大,就越不能得到满足。所以一个富于想象力的小孩,往往比较难于教育;他常常像猴子那样阴沉忧郁,而不像牛那样地感到快乐知足。同样离婚的案件在理想主义者和富有想像力的人们当中,一定比无想像力的人们多。一个理想中的终身伴侣的幻想会生出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这种力量若在缺乏想像和理想的人们便永远不会感觉。笼统地说来,人类有时也被这种理想的力量引入歧途,有时则辅导上进;可是人类终是完全靠这种想像力而进步的。
④我们晓得凡是人都有志向和抱负。有这种东西是可贵的,因为志向和抱负大都被视为高尚的东西。无论个人和国家,都有梦想,我们的行动多少都依照梦想而行事。有些人比一般普通人多做了一些梦,正如每个家庭里都有一个梦想较多的孩子,或是有一个梦想较少的孩子。我得承认我私下比较喜欢那个有梦想的孩子,虽则是个比较忧郁的孩子,也没有关系;他有时也会享受到更大的欢乐、兴奋和狂喜。我觉得人类的构造和无线电收音机很相像,所差者我们收来的不是播来的音乐,而是我们自己所产生的观念和思想。有些灵敏的收音机能够收到其他收音机所收不到的短波,因为这些更远更细的音乐不大容易收到,所以更觉宝贵。
⑤而且我们幼时的那些梦想并不是没有实现性的。这些梦想常和我们终身共存着。因此,如果我自己可以自选做世界上作家之一的话,我颇愿做个安徒生。能够写美人鱼(TheMermaid)的故事,想着那美人鱼的思想,渴望着到了长大的时候到水面上来,那真是人类所能感到的最深沉最美妙的快乐了。所以,无论一个孩子是在屋顶的小阁上,或在谷仓里,或是躺在水边,随处都有他的梦想,而这些梦想也是真实的。爱迪生、史蒂芬生、司格德(SirWalterScott)这三个人在幼年时都梦想过。这种奇妙的梦想,结出了最优美最瑰丽的果。但是较平庸的孩子也曾多少有过这些梦想。他们梦想中的幻象或许各不相同,但是他们感觉到的快乐是一样的。每个小孩子都有一颗思慕的和切望的灵魂,怀着一种热望去睡觉,希望在早晨醒转来时发现他的梦想已成为事实。他并不把这些梦想告诉大家,因为这些是他自己的,是他正在生长的自我的一部分。小孩子的梦想当中有些较为清晰,有些较模糊,清晰者产生了迫使这梦想实现的力量;而那些较不明晰的便在长成的时候逐渐消失。我们一生中总想把我们幼时的梦想说出来,但是,“有时还没有找到我们所要说的话,我们已经死了。”
(有删减)下列关于“梦想”的相关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人类比猴子高级的地方就在于猴子仅仅觉得讨厌无聊,人类除讨厌无聊外,还有着想像力。 |
B.世间没有一个人会感到绝对的满足这种特性无疑地是由于我们有想像力和梦想才能。一个人的想像力越大,就越不能得到满足。 |
C.志向和抱负大都是高尚的东西。无论个人和国家,都有梦想,我们的行动多少都依照梦想而行事。 |
D.作者在幼年时梦想过成为爱迪生、史蒂芬生、司格德,这些奇妙的梦想,结出了最优美最瑰丽的果。 |
E.每个小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他们并不把这些梦想告诉大家,所以这些是他们自己的,是他正在生长的自我的一部分。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猴子的伟大在于,它是第一号的阴沉动物,忧郁和沉思的表情显示出彻底讨厌生命的表情。 |
B.富于想象力的小孩,比较难于教育,因为他像猴子那样阴沉忧郁,而不像牛那样地感到快乐知足。 |
C.我们幼时的那些梦想都有实现性的,并和我们终身共存着。 |
D.小孩子清晰的梦想迫使他有了实现梦想的力量,并使之变为现实;而模糊的梦想则会使他在长成中逐渐消失,导致他一事无成。 |
试分析“这个世界很像一家照菜单零点的餐馆,每一个顾客总以为邻桌顾客所点的菜肴,比他自己所点的更有味、更好吃。”的含义。
刘谦幼时在某百货公司看到魔术表演,引发了他对魔术的热忱并梦想成为一个魔术师,7岁时开始自学魔术,8岁时开始尝试表演给同学看。他所表演的第一个魔术是,先把一枚硬币吃进嘴里,再把它从后脑取出来。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已经名闻天下的魔术师,从没有正式拜师学魔术,而且一直“不务正业”:中学时他好玩电脑,上大学时则报了日语专业,毕业出来后却又爱上了唱歌,但绕了十几年,刘谦终于还是当上了职业魔术师、星空卫视《魔星高照》的节目主持人。
结合文本观点,谈谈你对上面这段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