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下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能生长 |
B.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 |
C.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l0℃时的2倍 |
如图所示,将等质量的正在萌发的小麦种子,分别放在内有一杯等体积的NaOH溶液或蒸馏水并用塞子塞紧的两个瓶中,各瓶分别与一个水银流体压力计相连接,由此压力计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可以测量出某种气体的变化量。开始时两个水银流体压力计的水银柱a、b高度一致。将装置放在适宜的条件下使种子萌发,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a、b高度是
A.a>b | B.a=b | C.a≥b | D.a<b |
下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在适宜条件下栽培小麦,如果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绿体中含量的变化将会是
A.a上升、b下降 | B.a、b都上升 | C.a、b都下降 | D.a下降、b上升 |
在晴朗的夏季,将一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放入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内,室外继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0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02浓度,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水平虚线:实验开始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据图得出的正确判断是
A.FG段表明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
B.E点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比A点时多 |
C.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H点光合作用消失 |
D.该植物在这一天中表现出生长现象 |
下图甲表示水稻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及其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两曲线的交点实质是水稻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量等于呼吸作用的消耗量 |
B.由图甲可知,光照时间相同时,植物体在20℃条件下最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
C.图乙中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
D.图乙中水稻经②过程合成葡萄糖的能量全部来自光反应产生的ATP,且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 |
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
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
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