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图一是同一种生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图二表示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的变化,据图回答:
(1)图一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填序号),①细胞含有 个染色体组, ④细胞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依次是 。
(2)可表示减数分裂的细胞图是 (填序号),图一中的③与图二中对应的区间是 (填字母)。
(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分别发生在图一 (填序号)所示的细胞中。
(4)图二表示d、e阶段细胞质中mRNA明显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 。
红星中学的同学在高一时用牵牛花做杂交实验,高二时得到子代,结果如下表所示:
(1) 若四个班的同学没有进行交流,且均以为花色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____班和____班对显隐性的判断刚好相反。
四个班经过交流后,对该现象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假说:
假说一: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一班同学所用的两朵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方式可能为①____x____,②____x____两种情况。
假说二: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i、a2)控制,只有a1和a2在一起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它情况均为红色,A相对于ai、a2为显性。
能否仅根据一班F1的数量比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 ____ (能/不能)。
(2)将一班F1中的蓝色花进行自交得一班F2,将二班F1中的红色花自交得二班F2。到了高三,统计得到一班F2中红花个体和蓝花个体各占一半,则一班同学可以据此判断自己高一时所用的两朵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并且可推测二班F2中的花色比例应为____,而这个推测数据和二班同学实验得到的真实数据吻合,表示我们的假说____ (填“一”或“二”)是对的。同学们探索牵牛花色遗传方式的这种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____法。
高原鼠兔和根田鼠在不同的季节,代谢速率不同。这种季节上的差异可能由两种原因导致:1、气温的不同;2、光照时间的不同。科学家分别测定了高原鼠兔和根田鼠在四种不同培养条件下每单位体重的耗氧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1)(本小题用“大于”/“几乎等于”/“小于”作答)在自然条件下,可大致认为,影响动物体内呼吸酶活性的因素仅有温度和pH,则冬季时,高原鼠兔体内的线粒体数量________根田鼠体内线粒体的数量;夏季测得的高原鼠兔呼吸酶活性________冬季测得的值。
(2)—个氧气分子从肺部扩散进入了红细胞,它还需要穿过至少____层磷脂分子,才能被根田鼠的肝细胞利用。
(3)从以上的结果可以得出:高原鼠兔代谢速率有季节差异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根田鼠代谢速率有季节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
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的有关问题,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lO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后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 装有30℃温水的烧杯中,用重物拴住,再将整个装置置于30℃的恒温水浴中。试回答:
(1)为了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应设计一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上述装置相比,不同之处是。
(2)实验开始后,一段时间内烧杯中液面没有发生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如果一段时间后液面发生变化,则变化情况是 (上升或下降),原因是。
(3)若用上述装置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适宜温度,应作两处调整,分别是:①; ②。
( 4)若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酵母菌数量先增加后下降,下降的原因可能有和。
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在外界氧浓度为10%以下时,该器官的细胞呼吸方式。判断的理由是。
(2)无氧呼吸强度与氧浓度的关系是。
(3)上线与下线相交于C点,对于B、C点,以下叙述正确的有()(多选)
A.C点时,植物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B.C点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被完全抑制
C.B点时,无氧呼吸强度最弱
D.B点时,植物呼吸强度最弱
(4)AB段表示CO2释放量减少,其原因是。
(5)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代表。
(6)当外界浓度为4%-5%时,该 器官CO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0.6,而O2的吸收量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倍。
(7)由以上分析,保存水果、蔬菜应()
A.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10%B.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5%
C. 不让空气流通,抑制有氧呼吸D.保持通风良好,抑制无氧呼吸
请你解读与酶有关的图示、曲线:
(1)图1和图2是与酶的特性相关的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和图2分别表示了酶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②酶的本质和功能分别是、功能。
(2)图3是与酶活性影响因素相关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当pH从5上升到7,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___;从图示曲线我们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图4和图5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曲线,请分析回答:
图4中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
从图5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底物足量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