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实验室制配0.5 mol/L的NaOH溶液500 mL,有以下仪器:①烧杯 ②100 mL量筒
③1000 mL容量瓶 ④500 mL容量瓶 ⑤玻璃棒 ⑥托盘天平(带砝码)⑦滴定管
(1)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   ______(填代号),还缺少的仪器是__
                        _。
(2)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配制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称量 ②计算 ③溶解 ④摇匀 ⑤转移⑥洗涤⑦定容⑧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       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进行实验研究时,欲配制1.0 mol·L1 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2O试剂(化学式量:315)。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为探究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2O在283 K、293 K和303 K时的溶解度(g/100 g H2O)分别为2.5、3.9和5.6。
(1)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考虑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6)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管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1:取适量试剂于洁净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和沉淀。

步骤2: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步骤3:取适量步骤1中的沉淀于试管中,________。

步骤4:

(2)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Ba(OH)2·8H2O的含量。实验如下:
①配制250 mL约0.1 mol·L1 Ba(OH)2溶液:准确称取w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________,将溶液转入________中,洗涤,定容,摇匀。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 mL所配Ba(OH)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______(填“0.020”、“0.05”、“0.1980”或“1.5”)mol·L1盐酸装入50 mL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盐酸V mL。
③计算Ba(OH)2·8H2O的质量分数=________(只列出算式,不做运算)。
(3)室温下,_______(填“能”或“不能”)配制1.0 mol·L1 Ba(OH)2溶液。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来验证某铜银合金完全溶解于浓硝酸时生成的气体除NO2外还含有NO,并测定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已知常温下NO2和N2O4混合存在,在低于0℃时几乎只有无色的N2O4晶体。

(1)写出A中铜与硝酸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前先打开A部分的活塞K1,持续通入一段时间的N2,理由是____________
若装置中缺少B部分,会影响验证的结果,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打开活塞K2,并通入O2,若有NO产生,则D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合金质量15.0g,13.5mol/LHNO340mL;实验后A溶液:V=40mL,c(H+)=1.0mol/L,假设反应中硝酸无挥发也没有分解。则反应中消耗的HNO3物质的量为_____mol;
(5)利用A装置中反应后溶液也可确定铜的质量分数,方法是取出A中的反应的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____溶液,然后进行的操作的步骤分别是______________。

实验中需要230mL0.1mol/L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 配制溶液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_______
(2) 若用托盘天平称量,实际应称碳酸钠的质量_______
(3)用已称好的Na2CO3固体配制溶液,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他仪器
_______ 、 _____________
(4)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用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
A.用少量蒸馏水冲洗 2~3 次,将冲洗液移入容量瓶中[
B.将称好的碳酸钠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将其溶解
C.将冷却后的碳酸钠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D.最后盖好瓶盖,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小心地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F.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 1~2 cm 处
(5)若实验遇下列情况,溶液的浓度是偏高,偏低还是无影响?
A、加水时越过刻度线 _________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__________
C、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 ______
D、固体溶解后没有冷却便进行定容 _____

醇与氢卤酸反应是制备卤代烃的重要方法。实验室制备溴乙烷和1-溴丁烷的反应如下:
NaBr+H2SO4HBr+NaHSO4
R-OH+HBr R-Br+H2O②
可能存在的副反应有: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脱水生成烯和醚,Br被浓硫酸氧化为Br2等。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溴乙烷
正丁醇
1-溴丁烷
密度/g·cm-3
0.7893
1.4604
0.8098
1.2758
沸点/℃
78.5
38.4
117.2
101.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溴乙烷和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中,下列仪器最不可能用到的是。(填字母)
a.托盘天平 b.量筒 c.烧杯 d.漏斗
(2)将1-溴丁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在(填“上层”、“下层”或“不分层”)。
(3)制备操作中,加入的浓硫酸必需进行稀释,所起目的是。(填字母)
a.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 b.减少Br2的生成
c.减少HBr的挥发d.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4)制取1-溴丁烷时副发应脱水生成醚化学方程式是
(5)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杂质Br2,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是。(填字母)
a.NaI b.NaOH c.NaHSO3 d.KCl
(6)在制备溴乙烷时,采用边反应边蒸出产物的方法,其有利于反应②向右移动;
但在制备1-溴丁烷时却不能边反应边蒸出产物,其原因是
(7)下列几项实验步骤,可用于检验溴乙烷中溴元素,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取少量溴乙烷,然后_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①加热;②加入AgNO3溶液;③加入稀HNO3酸化;④加入NaOH溶液;⑤冷却

(14分)某校化学小组学生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乙二酸(俗名草酸)晶体受热分解”的实验,并验证分解产物中有CO2和CO(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已知草酸钙难溶于水,草酸沸点150℃)

(1)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二酸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是
(3)①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2的现象是
②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
(4)该装置有不足之处,请写出弥补不足之处的理由和具体方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