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CO2和SO2的有关性质,某学生做如下实验:如图,烧瓶中分别收集的是两种气体,烧瓶内导管口系着瘪气球,向瓶中滴加品红试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烧瓶中试液变无色,气球均胀大,且甲大于乙 |
B.两试液均变无色,气球均胀大,且甲小于乙 |
C.分别取出瓶中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均能产生白色沉淀 |
D.分别取出瓶中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甲中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乙不能 |
有关四氯化碳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结构简式:![]() |
B.电子式:![]() |
C.结构简式:CCl4 | D.比例模型: ![]() |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与此理念相违背的是
A.加快石油资源的开采和使用 |
B.《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强制纳入PM2.5指标 |
C.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不能填埋处理 |
D.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
将51.2g铜恰好完全溶于一定量的硝酸溶液中,得到硝酸铜溶液,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O2、N2O4)的混合物共17.92L(标准状况),在这些气体中通入VL(标准状况)的氧气后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结果剩余2.24L(标准状况)气体。则通入氧气的体积V为
A.7.28L | B.8.96L | C.11.20L | D.16.8L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16.9 g过氧化钡(BaO2)固体中阴、阳离子总数为0.3NA |
B.在1 L 0.1 mol/L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 NA |
C.标准状况下,2.24 L Cl2分别与足量 Fe或Cu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0.2NA |
D.常温常压下,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原子间的共用电子共6NA对 |
25℃时。有c(CH3COOH)+ c(CH3COO-)=0.1mol/L的一组醋酸、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CH3COOH)、c(CH3COO-) 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pH=5.5的溶液中c(CH3COOH)>c(CH3COO-)>c(H+)>c(OH-) |
B.W点所表示的溶液中c(Na+) + c(H+)=c(CH3COO-)+c(OH-) |
C.pH=3.5的溶液中:c(Na+) + c(H+)-c(OH-)+c(CH3COOH)=0.1mol/L |
D.向W点所表示的1L溶液中通入0.05molHCl气体(溶液的体积变化可忽略):c(H+)=c(OH-)+c(CH3CO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