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SO2的性质。实验时向Na2SO3固体上滴几滴浓硫酸,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
下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所做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现象 |
解释 |
A |
BaCl2溶液变浑浊 |
SO2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了BaSO3沉淀 |
B |
Na2S溶液变浑浊 |
SO2与Na2S溶液反应产生了S单质 |
C |
KMnO4溶液褪色 |
SO2具有还原性 |
D |
品红溶液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下列各图若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 )
2 |
3 |
4 |
2 |
3 |
2 |
|||||||||||||||||
11 |
9 |
10 |
10 |
11 |
12 |
10 |
11 |
|||||||||||||||
19 |
20 |
17 |
18 |
19 |
17 |
18 |
19 |
|||||||||||||||
A |
B |
C |
D |
|||||||||||||||||||
反应C (s) + H2O (g) CO(g) + H2 (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增加C的物质的量 |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
C.升高反应的温度 |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变大 |
乙烯中混有SO2气体,欲除去SO2,得到较纯净的乙烯,最好依次通过下列哪组试剂的洗气瓶()
A.KMnO4酸性溶液、浓H2SO4 | B.溴水、浓H2SO4 |
C.浓H2SO4、KMnO4酸性溶液 | D.NaOH溶液、浓H2SO4 |
在核电荷数为1—20的元素的原子中,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是()
A.核电荷数为3的元素 | B.核电荷数为13的元素 |
C.核电荷数为6的元素 | D.核电荷数为16的元素 |
巴豆酸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OOH。现有①氯化氢、②溴水、③纯碱溶液、④丁醇、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判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巴豆酸反应的物质是()
A.仅②④⑤ | B.仅①③④ | C.仅①②③④ | D.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