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文字中划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昆明是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一年四季,竹笋都在这里①发芽拔节,夏雨过后,你而且②都能听到竹笋拔节的微微声响。因为③就是这样一个四季常绿的城市,为种什么树的问题,居然④争论了十几年。过去,老昆明的旧巷子,到处都是梧桐树,但随着城市的扩建和翻新,旧巷子没了,梧桐树大都退休了,取而代之的是多彩的霓虹灯和摩天大楼。但城市总是⑤要种树,为什么要废弃梧桐呢?因为叶子太多,各个季节都会掉树叶。争来争去,最后选择了香樟,因为香樟不仅⑥四季常绿,而且⑦不爱掉树叶,昆明终于有了结论。
“颜柳”是唐代两位书法家的并称,请写出他们的名字。
答:、
阅读下面材料,请概括宇宙诞生之初的四个阶段。(每点不超过8字)(4分)
按照一种颇有影响的理论的推测,宇宙之初是以一种无法想象的高速急剧膨胀。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急刹车,轮胎同地面摩擦会发热,这是汽车行驶的动能转化为热能的缘敌。同样,在膨胀停止时也会发生这种能量转移,这种灼热状态被称为大爆炸。随着温度的下降,原来分散地飞来飞去的基本粒子互相结合,诞生出质子和中子。温度下降到大约10亿度时,质子和中子互相结合,形成较大的原子核,宇宙中的氦元素和锂元素就是通过这样的核聚变反应合成出来的。像太阳这样的恒星也要靠核聚变反应合成元素产生能量来发出光和热。
第一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话题,写一段文字。要求:进行合理想象,运用博喻的修辞手法。
银色的梦,
如白鸽展开沐浴的双翅,
如素莲从水影里坠下的花瓣,
如从梧桐叶流到积霜的瓦上的秋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西游记》被多次翻拍;《红楼梦》翻拍海选刚刚落幕;《四世同堂》翻拍已经完成,4月28日中央一套开始播出。
材料2:1985版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被认为代表了中国本土电视剧“正史”的开端。新版刚播出一集,新旧版的对比就越来越热闹,甚至有人直言翻拍多余,超越经典是妄想。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内容。
对上面材料反映的问题,你是怎么看的?(70字左右)
填写在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余光中坦言,他一度自称“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意思是。但没想到的是,更多人却对他的散文表示更多的好评。于是他就改变了初衷,把诗歌和散文当成自己的两只眼睛,双眼并用,更加立体形象地看事物,看人生。
A.散文是自己最擅长的主要文学体裁,诗歌是自己的最爱。 |
B.诗歌是自己主要创作的文学体裁,散文也时有问世。 |
C.散文和诗歌是自己创作的两类文体,左右皆能开弓。 |
D.诗歌和散文是自己创作的两大领域,两者不可偏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