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
.这篇短文后来形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
.“虎求百兽而食之”中的“求”应解释为(      )

A.要求 B.寻找 C.追求 D.哀求

.把“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一句译写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儿子敢吃我,这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B.今天如果吃了我,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
C.如果您今天吃了我,这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
D.今天您儿子吃了我,这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

.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释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A.舜于畎亩之中( ) B.死于乐( )
C.人恒,( ) D.于虑,而后作(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____________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_____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这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用课文词语回答)
“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谈一点你的看法。 (5分)

阅读《木兰诗》文段,完成小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解释下面句中的划线词。
(1)赏赐百千 ()(2)我旧时裳()
(3)双兔傍地()(4)能辨我是雄雌()
翻译下面句子。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地迎接她回家的句子是:
。(请用原文句子回答)
由文段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明万历年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欲食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无能为者也。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见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注释】①阖:关闭。②逡巡:因顾忌而行动迟缓的样子。
解释下面句中的划线词。
(1)虎大骇,远遁:(2)驴不胜怒,之蹄:
(3)异国来贡狮猫适:(4)既而鼠跳掷渐迟既而:
下面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有好事者船载为且噬己也 B放山下然后知猫向
C.往来视之庞大物也 D.待惰也益习
翻译下面句子。
(1)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2)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填空。
【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到“觉无异能者”,最后认为“”。【乙】文中“”这句话可见鼠害之重。(用文段中的原句填空
从驴或猫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阅读《出师表》,完成小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作奸犯(律条) B.察纳雅言(正确的言论)
C.先帝不以臣卑鄙(低级恶劣) D.临表零(眼泪)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水时至
B.今南方定是亦不可以
C.亲贤臣,小人肉食者鄙,未能
D.以咨之此贞良死节之臣

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先指出了不利的主观条件,再指出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并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B.第⑤段作者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贤臣,远小人,使汉室兴隆。
C.第②段作者在执法方面,主张刑“作奸犯科者”,赏“为忠善者”。
D.第⑥段作者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