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少隶朔方军,以才武称。赵保吉陷灵州,美弃其族,间走归京师。天子召见,隶禁军。契丹犯边,真宗幸澶州,御敌城北门,美慷慨自陈, 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天圣初,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破之于九井原、乌仑河,斩首甚众。累迁天武都虞侯。元昊反,陕西用兵,经略使夏竦荐其才,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既破金明诸寨,美请于经略使范仲淹曰:“夏人新得志,其势必复来。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数日,贼果来,其众数万薄金明,阵于延安城北三十里。美领众二千力战,抵暮,援兵不至。乃徙兵山北,多设疑兵。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既而复出艾蒿寨,遂至郭北平,夜斗不懈。美率众使人持炬从间道上山,益张旗帜,四面大噪,贼惧走。获牛羊、骆驼、铠甲数千计,遂募兵筑万安城而还。敌复寇金明,美引兵由虞家堡并北山而下,敌即引退。迁文思使,徙知保安军。
元昊大入,据承平寨。诸将会兵议攻讨,洛苑副使种世衡请賫三日粮直捣敌穴。美曰:“彼知我来,必设伏待我。不如间道掩其不意。”世衡不听。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世衡等果无功。
自陕西用兵,诸将多不利,美前后十余战,平族帐①二百,焚二十一,招种落内附者十一族,复城堡甚多。在军中所得禄赐,多分其麾下,有余,悉飨劳之。及死,家无余资。
注:①族帐:我国少数民族聚族而居所设的帐幕,也指部族。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间走归京师间:中间 |
B.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寇:占领 |
C.其众数万薄金明薄:以……为薄,轻视 |
D.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引:退却 |
下面的句子中全都表现周美“用兵谋略”的一组是( )(3分)
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②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③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④益张旗帜,四面大噪⑤遂募兵筑万安城。⑥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
A.③④⑥ | B.①③④ | C.①④⑥ | D.②⑤⑥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周美在赵保吉反叛时,不顾家人,投奔朝廷,受到皇帝的赏识,经常让他在宫中护卫自己。 |
B.德明部落反叛时,周美作战勇敢,消灭敌人众多,升迁作了天武都虞侯,并且受到经略使夏竦的举荐。 |
C.元昊进攻大宋,周美为种世衡出主意,种世衡不听,结果周美打了胜仗,种世衡却劳师而无功。 |
D.周美对部下很好,所得赏赐多分给了部下,在他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 |
把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译文
(2)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①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②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案堵”:安居,“案”通“安” ;②“徵”:即“征”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A.父老苦秦苛法苦:以……为痛苦 |
B.沛公然其计然:认为……是对的 |
C.沛公又让不受让:责备,责怪 |
D.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内:通“纳”,接纳 |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
A.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若属皆且为所虏 |
B.与父老约法三章耳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
C.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D.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秦王子婴投降后,将领们主张杀死他,沛公反对,认为子婴已经投降,再杀他就太不吉祥了。 |
B.沛公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不同于秦朝的暴政苛法,宣传开后,秦人欢欣鼓舞,争相犒劳沛公的将士。沛公没有接受,秦人更加希望沛公称王。 |
C.当时项王的兵力有四十万人,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人,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 |
D.项王接到曹无伤的报告后,十分恼怒,打算派黥布等攻破函谷关,范增也劝项王攻打沛公。 |
翻译下面句子:
(1)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2)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千户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黄《后鉴陆》卷下,有删改)
【注】①上:皇上指朱棣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上语诸侯曰语:谈论 |
B.委尸填满沟壑委:丢弃 |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识:标志 |
D.噫!我固无恙恙:祸患 |
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⑤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
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 |
将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2)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后面题。
(1)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2)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
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汉之元年四月,诸侯罢戏下,各就国。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解释下列加点的含义(6分,每小题1分)
(1)还军霸上 ()(2)入关者王之()
(3)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4)沛公又让不受()
(5)如衣绣夜行() (6)又恶负约()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沛公得人心和项羽失人心做法的一组是(3分 )
A.①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②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 |
B.①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②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
C.①沛公又让不受,日:"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②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
D.①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
②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邦入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对子婴比较宽容大度,与后来项羽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B.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并烹杀了劝阻的人,说明作者赞赏他是一个看重故乡的富有情义的人。 |
C.项羽和范增密谋后立沛公为汉王,说明从"鸿门宴"到目前,范增是很受项羽信任和器重的人。 |
D.这两段文字说明了刘邦和项羽得失天下的一个原因:人心向背。其中暗含着对项羽的批评。 |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题答在答题卡的C区中)
(1)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
(2)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
(3)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荆轲刺秦王》
小题,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时诸伶败政乱国者,有景进、史彦琼、郭门高三人为最。
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盖亲军也。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资,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①,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
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②,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③,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注释】①邺:地名。②露刃注矢:刀剑出鞘,把箭搭在弓上。③五坊:皇帝饲养猎鹰猎犬的官署。善友,人名,在五坊任职。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高其优名也优:优伶,乐工 |
B.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以:凭借 |
C.复欲何为乎为: 做 |
D.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阵:阵地,战场 |
下列对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所以庄宗任命他为从马直指挥使。 |
B.罄尔之资——花光你们的钱财。 |
C.谋扼关以为拒——打算扼守汜水关,认为可以抵挡李嗣源。 |
D.踣于绛霄殿廊下——跌倒在绛霄殿走廊下。 |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庄宗最初提拔任用郭从谦,不仅仅因为他是伶人,也因为他曾经立有军功。 |
B.当郭从谦叛乱、庄宗仓皇逃离到洛阳之时,李嗣源趁机率叛军攻打兴教门。 |
C.靠迎合他人往上爬的人可能得意于一时,不会得意一世,郭门高就是一例。 |
D.本文记述伶官郭门高败政乱国的史实,意在为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提供借鉴。 |
结合原文简要回答郭从谦鼓动军士“欲为乱”的原因。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凡 五 谷 者 民 之 所 仰 也 君 之 所 以 为 养 也 故 民 无 仰 则 君 无 养 民 无 食 则 不 可 事 故 食 不 可 不 务 也 地 不 可 不 力 也 用 不 可 不 节 也 五 谷 尽 收,则五味尽御于主;不尽收,则不尽御。一谷不收谓之馑,二谷不收谓之旱,三谷不收谓之凶,四谷不收谓之馈,五谷不收谓之饥。(取材于《墨子·七患》)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石曼卿喜豪饮与布衣刘潜为友尝通判海州刘潜来访之曼卿迎之于石闼堰与潜剧饮中夜酒欲竭顾船中有醋斗余乃倾入酒中饮之至明日酒醋俱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