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甲、乙两则文字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善于因材施教,无论是谁,只要肯来求教,他就进行教育;无论谁做他的弟子,他都要亲自作调查研究,了解到每一个人的特点,然后进行教育。
(1)上述文字着重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交往”原则?
(2)结合上述话语,具体阐述孔子“交往观”的要求。
上面这段文字对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科目 语文   题型 名著导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却说孔明欲斩云长,玄德曰:“昔吾三人结义时,誓同生死。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容将功赎罪。”孔明方才饶了。
孔明因何要斩关羽?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宝玉忙道:“你不识字看书,所以不知道。这原是有的,不但花有个神,一样花有一位神之外还有总花神.但他不知是作总花神去了,还是单管一样花的神?”这丫头听了,一时诌不出来。(第78回)
选文中“他”指谁?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平儿笑道:“这也倒是小事。如今便从赵姨娘屋里起了赃来也容易,我只怕又伤着一个好人的体面。别人都别管,这一个人岂不又生气。我可怜的是他,不肯为打老鼠伤了玉瓶。”说着,把三个指头一伸。(第61回)
选文中“一个好人”指谁?平儿说的“小事”最后怎么解决?请简述相关情节。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进入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在茫茫的沙海里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沙粒像炒红的铁砂一般,扑打在探险队员的脸上。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有了。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终于,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那壶支撑他们的精神之水——缓缓流出来的,竟然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题目自拟,写成议论文。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简答题。(任选一题)
“愚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 《三国演义》
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所说的“两个人”指谁?他为何献此计?献计之后又发生了什么?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贾府抄家后日渐衰败凋零,为博贾母欢心,大家高兴,湘云建议给宝钗过生日,大家借此玩乐一番。可是宝玉为何中途退席?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