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取加热至亮棕色的纤维素水解液少许,滴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加热,证明水解产物为葡萄糖 |
B.利用FeCl3溶液鉴别苯酚溶液和甲醇溶液 |
C.利用能否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鉴别乙酸和硝酸 |
D.向经唾液充分作用后的苹果中滴入碘水鉴定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
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
A.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B.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C.将一小条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D.将一小条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
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
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旧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
D.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
在含有Cu(NO3)2、Zn(NO3)2、Fe(NO3)3、AgNO3各0.1 mo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0.1 mol铁粉,充分搅拌后铁完全反应,溶液中不存在Fe3+,同时析出0.1 mol Ag。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Cu2+与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
B.氧化性:Ag+>Cu2+>Fe3+>Zn2+ |
C.含Fe3+的溶液可腐蚀铜板 |
D.1 mol Fe可还原2 mol Fe3+ |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Cu(OH)2和盐酸、Cu(OH)2和醋酸 |
B.BaCl2和Na2SO4、Ba(OH)2和(NH4)2SO4 |
C.NaHCO3和NaHSO4、Na2CO3和NaHSO4 |
D.过量NaHCO3和Ca(OH)2、Ca(HCO3)2和过量NaOH |
有A、B、C、D四种物质,已知它们能发生下列变化:①A2++B===B2++A、②A2++C===C2++A、③B2++C===C2++B、④C2++D===D2++C。由此可推知,各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A.氧化性:A2+>B2+>C2+>D2+
B.氧化性:D2+>B2+>C2+>A2+
C.还原性:A>C>B>D
D.还原性: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