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特定的DNA作“探针”,通过DNA杂交技术而确定死者的身份。常用的DNA“探针”是指: ( )
A.某一个完整的目的基因 | B.目的基因片段的特定DNA |
C.与目的基因相同的特定双链DNA | D.与目的基因互补的特定单链DNA |
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5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4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8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54只 |
B.48只 |
C.120只 |
D.144只 |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 |
B.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不宜用样方法 |
C.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要非常醒目 |
D.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A.种群密度 |
B.出生率和死亡率 |
C.迁入率和迁出率 |
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
下列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 |
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 |
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 |
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 |
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除了扦插枝条以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要相同 |
B.每根插条上应保留相同数量的芽和叶 |
C.可用单位时间每根插条生根数作为记录指标 |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于插条,可能产生相同的生根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