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右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当温度增加到15℃以上,膜质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
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 |
C.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 |
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
下列不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主要特征的是( )
A.着丝点分裂 | B.同源染色体分离 |
C.联会 | D.形成四分体 |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
B.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
C.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 |
D.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两次 |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顺序是()
A.复制→同源染色体分离→联会→着丝点分裂 |
B.联会→复制→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分裂 |
C.联会→复制→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 |
D.复制→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点分裂 |
下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下列分析正确是
A.甲图中a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 |
B.乙图中c点与d点相比,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消耗量多 |
C.图中M、N、P点的限制因素是CO2浓度、温度和光照强度 |
D.丙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走势将稳定不变 |
如下图,在图甲装置A与装置B中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以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氧气的影响。装置A的曲线如图乙。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点处能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
B.适当降低温度,P点将下降 |
C.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R点应下移 |
D.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Q点应左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