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128。某蛋白质分子由2条肽链组成,共有肽键96个,此蛋白质中含氨基酸个数和最接近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是
A.100,11036 | B.99,10816 | C.98,10816 | D.98,12544 |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DNA进行研究,提出了DNA分子的()
A.元素组成 | B.基本组成单位 | C.化学组成 | D.双螺旋结构模型 |
噬菌体在繁殖后代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A.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
B.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
C.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
D.细菌的核苷酸和噬菌体的氨基酸 |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A.核苷酸 | B.核酸 | C.DNA | D.RNA |
已知小麦无芒( )与有芒( )为一对相对性状,用适宜的诱变方式处理花药可导致基因突变。为了确定基因 是否突变为基因 ,有人设计了以下4个杂交组合,杂交前对每个组合中父本的花药进行诱变处理,然后与未经处理的母本进行杂交。若要通过对杂交子一代表现型的分析来确定该基因是否发生突变,则最佳的杂交组合是()
A. |
♂无芒×♀有芒(♂ ) |
B. |
♂无芒×♀有芒(♂ ) |
C. |
♂无芒×♀无芒(♂ ) |
D. |
♂无芒×♀无芒(♂ ) |
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 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 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 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 1植株自交,产生的 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A. | 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
B. | 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
C. | 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
D. | 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