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连续培养优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能及时补充所需的营养,提高产量 | B.有利于微生物尽快将代谢产物释放到培养基中 |
C.能消除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某些环境因子 | D.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
已知某条肽链由88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其中共有氨基6个,甲硫氨酸5个且在肽链中的位置为3、25、56、78、82,甲硫氨酸的分子式为C5H11O2NS,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①合成该多肽的氨基酸共有N原子数目94个
②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肽键数目会减少10个
③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氨基和羧基均分别增加5个
④若去掉该多肽中的甲硫氨酸,O原子数目减少1个
A.① | B.①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假设将标号为A、B、C的同一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在a、b、c三种不同的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所示状态(原生质层不再变化)。根据图分析推理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蔗糖溶液浓度为:c >b > a B.实验后蔗糖溶液浓度为:c =b ≥ a
C.实验后细胞的吸水能力:C>B >A D.实验后细胞液浓度:C>B >A
将玉米种子分别置于20℃、30℃的培养箱中培养4天,然后分别取其等量的萌发的种子制成提取液1和2。在A、B、C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然后依次分别加入等量的提取液1、提取液2和蒸馏水,40℃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三支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置于60℃水浴中加热,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结果应为()
A.A试管呈蓝色,B试管呈砖红色,C试管呈砖红色
B.A试管呈无色,B试管呈砖红色,C试管呈无色
C.A、B试管均呈砖红色,B试管颜色稍深,C试管呈蓝色
D.A、B试管均呈砖红色,A试管颜色稍深,C试管呈无色
将番茄和水稻分别培养在含Mg2+、Ca2+、SiO44-的培养液中,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离子浓度,结果如图所示。有关该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A.水稻培养液中Mg2+、Ca2+浓度增高,表明水稻细胞向培养液中排出Mg2+、Ca2+ |
B.水稻对 SiO44-的吸收量大,是因为水稻细胞内SiO44-含量最低 |
C.水稻吸收Mg2+、Ca![]() |
D.该实验说明植物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差异取决于培养液![]() |
用于清洁油脂的洗涤剂可用于破碎细胞,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洗涤剂进入细胞后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从而使细胞死亡裂解 |
B.细胞膜的骨架是脂质,会被洗涤剂破坏而导致细胞破碎 |
C.洗涤剂会将细胞内的脂质给清除,导致细胞膜不能正常形成 |
D.洗涤剂会导致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