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实验原理不包括( )
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
B.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
C.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D.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和染色剂的结合 |
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菠菜叶肉细胞内B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
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
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
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 |
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
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气体 |
温度(°C) |
离子相对吸收量(%) |
空气 |
17 |
100 |
氮气 |
17 |
10 |
空气 |
3 |
28 |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血浆中的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分泌蛋白。下表列出的抗体肽链合成与抗体加工的场所,正确的是()
选项 |
抗体肽链合成场所 |
抗体加工场所 |
A |
游离的核糖体 |
细胞质基质、内质网 |
B |
游离的核糖体 |
溶酶体、高尔基体 |
C |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
溶酶体、内质网 |
D |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
内质网、高尔基体 |
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