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操作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某学生用pH试纸测新制氯水的pH值,先变红后褪色,是因为Cl2有强氧化性 |
B.CuSO4溶液中加入ZnS固体,溶液蓝色变浅,说明CuS比ZnS更难溶 |
C.中和滴定实验中,发现所测浓度偏低,可能由于盛放待测液的锥形瓶事先未用待测液润洗 |
D.将铜片放人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A.取ag混合物充分加热,剩余bg固体 |
B.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g |
C.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g固体 |
D.取ag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g固体 |
图中横坐标为加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纵坐标为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下列反应对应的曲线错误的是
A.向NaAlO2溶液中滴入盐酸至过量 |
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至过量 |
C.向含有盐酸的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 |
D.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Ca(OH)2、K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至沉淀消失 |
下图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
X |
收集气体 |
Y |
A |
碱石灰 |
氯化氢 |
水 |
B |
碱石灰 |
氨气 |
水 |
C |
氯化钙 |
二氧化硫 |
氢氧化钠 |
D |
氯化钙 |
一氧化氮 |
氢氧化钠 |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a+、NH4+、Mg2+、Fe3+、Al3+、SO42-、HCO3-等离子。当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发现生成沉淀物质的量随NaOH溶液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发生的离子反应为:Al3++3OH-= Al(OH)3↓,Mg2++2OH-= Mg(OH)2↓ |
B.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必定有H+、NH4+、Al3+、Mg2+ |
C.原溶液中含有的Fe3+和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
D.d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只有NaAlO2 |
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叙述I |
叙述II |
|
A |
NaHCO3能与碱反应 |
食品工业用NaHCO3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 |
B |
Al既可和酸反应又可和强碱反应 |
Al可制成铝箔包装物品 |
C |
浓硫酸有吸水性 |
浓硫酸可干燥CO、SO3、H2S |
D |
K2FeO4能与水作用生成Fe(OH)3胶体和O2 |
可K2FeO4用于净化自来水并杀菌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