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0年11—12月,第1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墨西哥坎昆拉召开,各国政要在此讨论拯救地球、遏制全球变暖的整体行动方案,最终通过了两项决议。其实我国古代人民早就有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如西周律法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唐律》中更是划出禁伐区和禁猎区等。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我国古代就意识到全球变暖问题 B.加强国际合作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手段
C.立法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D.重视生态平衡自古就是全球关注的问题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柳南续笔》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反映了

A.棉花在内地的传播 B.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C.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D.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二战后日本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其主观条件不包括

A.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 B.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C.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 D.局部战争为日本商品出口提供机遇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他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马克思所说的历史现象产生的政治前提是

A.启蒙运动的影响 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法国大革命的推动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西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列宁17岁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捕,警官问他:“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造反?年轻人,要知道在你面前是一堵墙,你不是在用脑袋往墙上撞吗?”列宁藐视的回答:“是的,一堵墙,不过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越过去。”文中跨越实现后,又推倒一堵墙是在

A.列宁被流放西伯利亚期间 B.二月革命中
C.七月事件中 D.十月革命中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