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曾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有期,朝有期。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龚自珍的表述,反映了当时的士大夫
A.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洋诸国的冲击 | B.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
C.对西洋诸国不定期来朝贡心存不满 | D.仍满足于“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 |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 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社会变迁的角度 | B.现代化的角度 |
C.社会思潮的角度 | D.社会群体的角度 |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 ①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②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③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④为民主主义革命准备阶级基础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古代经济专题史话·五谷史话》中说:“新作物的引种和推广,主要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试种和扩大生产。勤劳而聪敏的农民大众,一旦看到玉米是一种适合于旱田和山地的高产作物,就很快地吸收利用。”关于玉米的栽培方法可见于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