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人才的选拔事关国运的兴衰,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历经变迁,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各题。(32分)
材料一 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
——《汉书》集解
材料二 (汉武帝时)郡国口二十万以上岁察一人,四十万以上二人…一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习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日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决断,材任三辅县令
——《通典》
材料三 中正任久,爱憎由己,而九品之法渐弊。遵计官资以定品格,天下惟以居位者
为贵。尚书仆射刘毅以九品者,始因魏初丧乱,是军中权时之制,非经久之典也,因用土断
(指以现居地为准,将人户著之于籍),复古乡举里遗之法,上疏曰:“夫九品有八损,而官
才有三难,皆兴替之所由也。人物难知,一也;爱憎难防,二也;情伪难明,三也。今之中
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威福,夺天朝权势,爱恶随心,情伪由已,上品无
寒门,下品无势族。”
——《通典》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
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
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
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上述四则材料分别涉及哪几种选官制度?(4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选拔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4分)
(2)概述作者对材料三中所涉及的选官制度的基本态度。 (4分)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者为何主张“复古乡举里选之法”?(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与材料二、三所述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12分)
(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对今天的人才选拔有何启示?(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政治上,西欧各国深感在“华盛顿和莫斯科所控制的世界里”,西欧谋求生存的唯一出路是“设法使欧洲统一”,阿登纳、舒曼、莫内等西欧政治家都竭力主张建立“欧洲合众国”或“欧洲联邦”;在经济上,西欧各国也普遍感到光靠一国力量,无法改变经济一撅不振的局面,从而产生了经济联合的愿望。但是,西欧经济复兴和经济联合的最大障碍是严重缺乏资金——特别是缺乏美元,唯有美国提供资金才行。
——竺培芬《马歇尔计划》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国家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原因。
材料二法国不只是在政治和军事上与美国分庭抗礼,还试图打破美国在经济上对西方世界的垄断。且不说别的,单说戴高乐对法国经济的独立性就十分看重。对于美国的种种经济渗透,戴高乐表现得非常警惕,对法国经济的核心区域尽可能地严防死守。
——文天尧《新欧洲风云》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高乐时期的法国对美国的态度是什么?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材料三法国国民议会2009年3月17日经过辩论和表决,通过了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决定。法国总理在辩论开始前发表讲话说,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只是外交政策的一个“调整”,不牵涉法国外交战略改变,法国也不会因此而成为美国的“附庸”。一些反对派议员在发言中强烈反对政府决定,认为此举将影响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特殊地位与影响力”。部分执政党议员对此也提出异议,担心政府通过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争取加强在北约内部影响力的努力将得不偿失。法国总统萨科齐日前强调,此举不会影响法国的独立,法国由此可以全面参加北约决策,加强法国在北约内部的影响力,推动欧洲防务取得进展。
——《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法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决定》
(3)依据材料三,简析法国重返北约的利与弊。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
阶段 |
时间 |
政治选择 |
第一阶段 |
1860—1911年 |
清王朝的开明专制化运动 |
第二阶段 |
1911—1913年 |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早期议会制模式 |
第三阶段 |
1914—1928年 |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军事强人型的新权威主义模式 |
第四阶段 |
1928—1949年 |
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主义模式 |
第五阶段 |
1949—1976年 |
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 |
第六阶段 |
1978年以来 |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模式 |
——摘编自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1)此学者可以选择哪些史实来分别论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政治选择?
(2)第五阶段“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你如何评价这种模式?
(3)你如何理解“现代化”的含义?简要谈谈从中国百年来探索现代化的曲折道路中获得的重要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宋凭半壁江山,外有强敌压境,内有庞大的国家机器需要支援,竟然也能维持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张岂之《中国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由如此巨额的外贸收入在支撑着它”?
材料二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出三个这种类型的都市。
材料三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到15世纪,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市场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有不同的叙述。《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枉三百声,而众以散”。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材料二
《南京条约》签字仪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所述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2)请从市场的角度评价材料二中两大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对中国而言,两次与世界市场接轨有何不同。
婚姻、家庭观念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为山东省安丘市庵上镇马王氏节孝坊。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据《马氏家谱》记载:王氏应父母之命结婚,未入洞房,夫染病身亡。王氏“奉亲守志,节孝两全”,终郁郁而死,马家“奉旨建坊,桂表节孝”。
材料二妇女解放、倡导女权的思想和活动在中国早就有了,但那大都是男人们的声音。中国从来只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但1912年1月11日的《民立报》却传出了发自女界的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却使人顿生换了人间之概。这是此前所不可能有的变化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妇女由家庭带入社会,对她们传统家庭观念基础的动摇……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当机器成了一种使用没有肌力或身体发育不成熟而四肤比较灵活的工人的手段后,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第一个口号便是妇女劳动和儿重劳动。”
——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材料四为着新社会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建设力量的增长,特别是为着解开一切束缚生产力的枷锁,随着全部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必须把妇女从婚姻制度的枷锁中也解放出来,并建立一个崭新的合乎新社会发展的婚姻制度,以促进一切意义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起草经过和起草理由的报告》(1950年)
(1)材料一中“奉亲守志,节孝两全”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说明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推动婚姻、家庭观念变化的因素。说明婚姻、家庭观念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