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氨酸的R基为—CH3,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它们缩合后形成的二肽分子中C、H、O的原子比例为:
A、7:16:6 B、7:14:5 C、8:12:4 D、8:14:5
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
细胞核是由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组成,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
B.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
C.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
D.核孔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
19世纪30年代创立的细胞学说的最主要的意义是
A.证明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
B.证明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
C.使人们对生物体的结构认识进入微观世界 |
D.发现动植物细胞的不同之处 |
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 |
B.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
C.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 |
D.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 |
假如你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鉴定该生物的类别,则以下何种特性与你的鉴定有关
①细胞核的有无②核糖体的有无③细胞壁的有无④膜上磷脂的有无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