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的许多实验都涉及颜色反应,下列与颜色反应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蛋清稀释液+双缩脲试剂 无色→蓝色 |
B.苹果研磨液+吡罗红试剂 砖红色沉淀 |
C.溶解有DNA的溶液+甲基绿 紫色 |
D.花生子叶薄片+苏丹Ⅳ染液 红色 |
下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他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3 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
B.6 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
C.12 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K+、NO)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下列各项除哪项外都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加以鉴定
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 |
B.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有伸缩性 |
C.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失水 |
D.比较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吸水性的大小 |
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 |
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 |
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
某人做酶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的新鲜植物淀粉酶溶液2mL,放入60℃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4滴,摇匀,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
A.砖红色 | B.无色 | C.蓝色 | D.紫色 |
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是
A.前者有线粒体,后者没有 |
B.后者比前者的高尔基体多 |
C.前者无成形的细胞核而后者有 |
D.前者无核糖体而后者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