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梅 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②东君:司春之神。
.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做下面的题。(每小题2分,共4分)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本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生活如看剑,听号角,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等这种情景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从语言风格上看而不纤巧。所以称壮词。

(一)阅读《在山的那一边》(节选),完成后面题目。
在山的那一边(节选)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山那边是什么呢?——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妈妈给我说过:海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哦,山那边是海吗?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妈妈,那个海呢?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结合语境,说说以上诗中的“铁青着脸”是什么意思?“给我的幻想打了个零分”应如何理解?
、这首诗运用了象征手法,诗人以“山”象征,以“大海”象征,把“爬山”比作

、第二节诗写了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的前半部分写的是怎样的场面?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甲)诗: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乙)诗:陆游《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①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轩:打开窗户具鸡黍:准备好饭好菜
B.过:访,探望郭:古代外城墙
C.就:靠近桑麻:桑树和黄麻
D.无时:随时春社:指古代立春后祭祀土神的活动。这里指举行春社的日子
②翻译下列句子
还来就菊花:
箫鼓追随春社近:
③判断下面对这首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两首诗都是律诗,都描绘了作者作客农家的情形,但它们所表达的感情有差异,(甲)诗主要表达了老朋友之间诚挚的友谊,(乙)诗主要表达了对农家好客习俗和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
B.两首诗的首联都是写作者受邀到农家作客的情形,(甲)诗中的“具鸡黍”、(乙)诗中的“腊酒浑”、“ 足鸡豚”,都反映了待客之简朴,从侧面说明农家之贫困。()
C.两首诗的颔联都是写景的名句,都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田园风景画,而且都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D.两首诗的尾联都是以佳节再次重游的愿望来写分别时的感慨,都表达了作者希望归隐田园的意趣。()

(一)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如果由你朗读画线句,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语,请说说你的理由。
.谈谈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