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陈情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除臣冼马除:革除
B.以刘日薄西山薄:迫近
C.则刘病日笃笃:病重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到了

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B.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②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C.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D.①报养刘之日短也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②虽然,犹有未树也
B.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②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①臣具以表闻②屈贾谊于长沙
D.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②宾主尽东南之美

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翻译下面的文句。(10)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徐推其为首者四人黥徙之,迄无事。
译文:
(2)浩遣单使谕以祸福,且许其引赦自新。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李浩,字德远。绍兴十二年,擢进士第。时秦熺挟宰相子以魁多士,同年皆见之,或拉浩行,毅然不往。
轮对,首陈《无逸》之戒,且言:“宿卫大将杨存中恩宠特异,待之过,非其福。”上悟,旋令就第。自秦桧用事,塞言路,及上总揽权纲,激厉忠谠,此习尚存,朝士多务慎默。至是命百官转对,浩与王十朋、冯方始相继言事,闻者兴起。
逾年,浙河水灾,诏郎官、馆职以上条时政阙失,浩谓上忧劳如此,今何可不言,即奏疏指论近臣,并及宰执惟奉行,台谏多迎合,百执事顾忌畏缩。反覆数千言,倾倒罄竭,见者悚栗。上不以为忤,执事者深忌之。
乞外,得台州。州有拣中禁军五百人,训练官贪残失众心,不逞者因谋作乱,忽露刃于庭,浩谓之曰:“汝等欲为乱乎?请先杀我。”众骇曰:“不敢。”乃徐推其为首者四人黥徙之,迄无事。除直秘阁。并海有宿寇,久不获,浩募其徒,自缚赎罪,即得其魁。
明年,除司农少卿。时朝廷和籴米八万,董其事者贱籴湿恶,隐克官钱,户部不敢诘。浩白发其奸,下有司穷竟。会大理奏结他狱,上顾辅臣曰:“棘寺官得刚正如李浩者为之。”已而卿缺,又曰:“无以易浩。”遂除大理卿。
浩知静江府兼广西安抚,至郡,旧有灵渠通漕运及灌溉,岁久不治,命疏而通之,民赖其利。邕管所隶安平州,其酋恃险,谋聚兵为边患,浩遣单使谕以祸福,且许其引赦自新。即日叩头谢过,焚彻水栅,听太府约束。
浩天资质直,涵养浑厚,不以利害动其心。立朝慨然以时事为己任,忠愤激烈,言切时弊,以此见忌于众。平居未尝假人以辞色,不知者以为傲,或谮于上前,上谓:“斯人无他,在朕前亦如此,非为傲者。”小人惮之,诱以禄利,正色不回,谋害之者无所不至,独赖上察其衷,始终全之。为郡尤洁己,自海右归,不载南海一物。平生奉养如布衣时,风裁素高,人不敢干以私云。(《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七》,有删改)
【注】①秦熺:宋朝奸相秦桧的儿子。②和籴:古时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老百姓摊派粮食的方法。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悟,旋令就第旋:立刻,随即
B.诏郎官、馆职以上条时政阙失条:列举
C.董其事者贱籴湿恶董:监管,督办
D.人不敢干以私云干:为,做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浩“刚直不阿”和“处事果敢”的一组是()

A.
B.
C.
D.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绍兴十二年,李浩和秦熺同时考中进士,秦熺凭借特殊身份在众多士子中排名第一,士子们出于种种考虑都去拜见这位宰相的公子。
B.奸臣秦桧当政,言路被阻塞。等到皇上总揽朝纲大权以后,激励那些忠诚正直之士,于是直言敢谏的习惯风尚随即形成。
C.李浩任司农少卿时,朝廷向老百姓收购议价粮,有人借机营私舞弊,李浩上报揭发。皇上非常信任他,后来让他担任大理寺卿。
D.李浩为人正直,廉洁奉公,心存国事,忠心耿耿,直言不讳。曾有人在皇上面前诋毁他,但皇上却不以为然。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①锻炼:打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蓄:收藏。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把上面第三大题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少嗜观二家之文,常病柳不全见于世,出人间者,残落才百馀篇。
②求索之莫获,则已矣于怀。
③始而餍我以韩,既而饫我以柳,谓天不吾厚,岂不诬也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唐柳先生集》后序
穆修
唐之文章,初未去周、隋、五代之气。中间称得李、杜,其才始用为胜,而号雄歌诗,道未极浑备。至韩、柳氏起,然后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杂。如韩《元和圣德》《平淮西》,柳《雅章》之类,皆辞严义密,制述如经,能崒然耸唐德于盛汉之表蔑愧让者,非先生之文则谁与?
予少嗜观二家之文,常病柳不全见于世,出人间者,残落才百馀篇。韩则虽目其全,至所缺坠,忘字失句,独于集家为甚。志欲补其正而传之,多从好事访善本,前后累数十,得所长,辄加注窜。遇行四方远道,或他书不暇持,独赍《韩》以自随,幸会人所宝有,就假取正。凡用力于斯,已蹈二纪外,文始几定。而惟柳之道,疑其未克光明于时,何故伏真文而不大耀也?求索之莫获,则已矣于怀。不图晚节,遂见其书,联为八九大编。夔州前序其首,以卷别者凡四十有五,真配韩之巨文与!
书字甚朴,不类今迹,盖往昔之藏书也。从考览之,或卒卷莫迎其脱误,有一二废字,由其陈故劘灭,读无甚害,更资研证就真耳。因按其旧,录为别本,与陇西李之才参读累月,详而后止。
呜呼!天厚予者多矣。始而餍我以韩,既而饫我以柳,谓天不吾厚,岂不诬也哉!世之学者,如不志于古则已;苟志于古,则践立言之域,舍二先生而不由,虽曰能之,非余所敢知也。
注①崒:zú险峻。②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③夔州:指刘禹锡。刘曾为夔州刺史,故称。
对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才始用为胜,而号雄歌诗雄:称雄
B.能崒然耸唐德于盛汉之表蔑愧让者蔑:无,没有
C.幸会人所宝有,就假取正假:借
D.不图晚节,遂见其书节:气节,节操

以下句子中全部是在表达“我”对韩柳之文的推崇情怀的一组是
①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杂
②皆辞严义密,制述如经
③遇行四方远道,或他书不暇持,独赍《韩》以自随
④苟志于古,则践立言之域,舍二先生而不由,虽曰能之,非余所敢知也
⑤有一二废字,由其陈故劘灭,读无甚害,更资研证就真耳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穆修为他所刻印的柳宗元文集所写的缀于书后的序,因为刘禹锡已在卷首之前写了一篇序。
B.文章评述唐文,以“初”“中间”“至韩、柳起”的时间为序,是为了表明韩柳散文地位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沿革。
C.作者评李杜的文章,用“道未极浑备”,似乎可从两方面理解:其一,“道”指文章内容,是说李杜的散文在内容上还有局限性;其二,“道”指为文之道,是说在表达上还欠火候。
D.这篇序文本身即具韩柳之风。全文纯用古体而绝少骈俪,少用典故。长、短句式及设问、感叹句法的交替使用,增加了文章的气势和节奏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