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在《陈情表》中李密把对祖母的爱陈述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但爱有时并不是单方面的,正因为祖母把自己的一生倾注到自己身上,李密才甘愿放弃一切去服侍多病的她。
在我们的生活和成长过程中,我们也沐浴着来自父母的亲情,感受着来自老师的关爱,体味着来自同学的友爱,正是这浓浓的亲情、师生情、同窗情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请以“感悟 (亲情、师生情、同窗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必须从“亲情、师生情、同窗情”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组成完整的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字体工整,卷面干净。
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你是谁,便遇见谁。
也有人说,遇见谁,你便是谁。
这两句话,带给你怎样的启迪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自2013年在央视首播之后,迅速引爆了国人的汉字书写热潮,却也让“汉语危机”这个令人不安的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如今的形势,已不再是“能写一手好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而是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和中年人都已退化为名副其实的“失写一族”。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正在逐渐丧失规范使用母语的意识和能力。与此同时,诸如“稀饭”“城会玩”等不合汉语规范的网络词语却异军突起,大量出现在很多网友的日常交流中。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 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 “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
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请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记者:如果将写作比作一种运动的话,你觉得它与哪个项目最相像?
作家:登山吧。不过有的登山者是去看如火如荼的红叶的,那里游人如织;有的登山者则要一睹险峻的冰峰,那里人迹罕至。
记者:这二者谁更可贵呢?你自己又属于哪一类?
作家:每个登山者都有自己认为更可贵的答案。我属于后一类人,也许各行各业都有像我这样的人。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公交车距离车站50米处,一位大妈扛着大包裹向公交司机挥手,示意停车。按规定,公交车不准站外停靠,所以车继续前行。但司机为了能让大妈赶上这最后一趟车,明显放慢了速度。大妈很着急,边喊边艰难地追赶。车刚停稳,司机立刻跳下车,迎着大妈跑去。他帮着大妈上了车,安顿她坐好,这时公交车已在车站停了3分钟。大多数乘客报以热烈掌声,也有人对大妈没有提前准备好上车议论纷纷,还有人对司机停车等人耽误大家的时间表示不满。对于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