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②溶于水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
③BaSO4难溶于水,但BaSO4属于强电解质
④金属铜能导电,但它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
⑤SO2溶于水,溶液能导电,故SO2属于电解质
⑥相同条件下,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导电能力相同
⑦NaHSO4在熔融状态下电离生成三种离子
A.②③⑥ | B.①④⑦ | C.③⑥ | D.④⑦ |
甲、乙、丙、丁、戊五种溶液的溶质分别是HCl、CH3COOH、NaOH、NH3·H2O、Na2CO3中的一种。常温下如下实验:①将0.1 L pH=9的甲溶液分别与a L 0.001 mol/L的乙溶
液、b L 0.001 mol/L的丁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时,a>b;②浓度均为0.1 mol/L
的丙和丁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③0.1 mol/L的甲溶液pH小于0.1 mol/L
的戊溶液p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质是NH3·H2O | B.乙的溶质是CH3COOH |
C.丙的溶质是NaOH | D.戊的溶质是HCl |
为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速率,某课外小组学生用金属丝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如下图所示的三个装置中,再放置于玻璃钟罩里保存相同的一段时间,下列对实验结束时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装置a的左侧液面一定会下降 | B.左侧液面装置a比装置b的低 |
C.装置b中的铁钉腐蚀最严重 | D.装置C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
化学中常用图像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A.根据图①可判断可逆反应A2(g)+3B2(g)![]() |
B.图②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 大 |
C.图③可表示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
D.根据图④溶解度与溶液pH关系,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 |
CuO,至pH在4左右。
25℃时,将浓度为0.1mol·L-1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10倍,浓度变化最大的微粒是
A.CH3COO- | B.H+ | C.OH- | D.CH3COOH |
下列离子或分子组中能大量共存,且满足相应要求的是
选项 |
离子 |
要求 |
A |
K+、NO3-、Cl-、HS- |
c(K+)<c(Cl-) |
B |
Fe3+、NO3-、SO32-、Cl- |
逐滴滴加盐酸立即有气体产生 |
C |
Na+、HCO3-、Mg2+、SO42- |
逐滴滴加氨水立即有沉淀产生 |
D |
NH4+、Al3+、SO42-、CH3COOH |
滴加NaOH浓溶液立刻有气体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