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在观察成熟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照片后得出如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双层膜 | B.核糖体附着在高尔基体上 |
C.内质网膜与核膜相连 | D.液泡是最大的细胞器 |
下列现象中,与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无关的是
A.人类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
B.三倍体无子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 |
C.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3 :1的性状分离比 |
D.若21三体综合征的女患者与正常人结婚并生育,则子女患病率为1/2 |
下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中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
B.c中碱基对若发生变化,个体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
C.b、c互为非等位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可自由组合 |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端存在起始密码子 |
甲、乙两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细胞内的染色体行为变化,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分别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变化 |
B.甲图中,④→⑤表示在分裂后期发生的染色体复制过程 |
C.乙图所示细胞的b基因来自于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
D.乙图所示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不能进行受精作用 |
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基因修复机理研究方面所作的贡献。其中P53蛋白是由P53基因控制合成的一种能与DNA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可以阻止损伤的DNA复制,促使DNA自我修复;若修复失败则引起细胞出现“自杀”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P53基因存在于细胞核中,P53蛋白仅存在于细胞质中 |
B.细胞分裂过程中若DNA受损,P53蛋白可使间期时间延长 |
C.有些癌细胞的形成可能与P53基因的损伤或突变有关 |
D.细胞出现的“自杀”现象与基因有关,属于细胞凋亡 |
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下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种子通过氧化分解胚乳中的营养物质为萌发提供能量 |
B.萌发过程中在72~96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 |
C.萌发过程中在96~120小时之间胚乳中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最多 |
D.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将不再有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