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在该体系中
① 欧美国家对世界资源配置和利用发挥了主导作用
② 东方民族在世界经济运行中付出了沉重代价
③ 资本主义国家与非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依附和被依附关系
④ 各国的贸易形势主要是商品的输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有观点认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革命”色彩,其目的似乎不是解决现实问题,亦非获取功利,而是为了摆脱神学统治,向陈旧的宗教信条宣战。按照这种说法,中世纪末期的科学探索活动()
|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人文主义 |
| B.发挥着一种意识形态的作用 |
| C.成为欧美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旗帜 |
| D.并未推进知识进步与社会发展 |
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
|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求善而不存真 | B.有很强的封闭性 |
| C.缺乏理性精神 | D.落后于西方国家 |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这表明( )
| 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 |
| 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 |
| 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力 |
| 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 |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
| B.信仰是否必要 |
|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
|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