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在入社前屠杀和出售牲畜……部分农民在绝望中毁坏工具、焚烧谷物,还时常参与纵火、暗杀等破坏活动。全盘集体化也没有给农业生产效率带来明显提高,1932年-1934年之间,苏联出现了严重的饥荒。”对此正确的分析是
A 农民为稳定粮食价格而焚烧谷物 B 斯大林体制的确立影响了农业生产
C 农业集体化政策引起农民的不满 D 新经济政策对农业的调整未见成效
下图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 )
| A.发达国家一直主宰着二战后的世界贸易 |
| B.美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
| C.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 |
| D.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 |
舒建中的《美国与1947年日内瓦会议》说,1947年关贸总协定机制的规则体系主要体现了美国的政策目标,“日内瓦(关贸总协定)的多边关税减让成果则体现了美国实质性的优势”。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 )
| A.美国经济实力强大,是最大的贸易进出口国 |
| B.自由贸易有利于美国推广自由、民主的价值观 |
| C.关税壁垒的消除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 |
| D.关贸总协定使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
《互联网进化论》中指出:“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 A.工厂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消失于信息革命中 |
| B.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 |
| C.机器与人的斗争始于工业革命止于信息革命 |
| D.信息革命后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的作用 |
“当西方和平降临之时,却是中国内战爆发之际;当西方开始重建之际,却正是中国内战加剧之时;当西方经济恢复发展之时,中国经济却走向崩溃。”西方“重建”和“恢复发展”的有利因素不包括( )
| A.马歇尔计划实施 |
|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
| C.“新经济”(知识经济)出现 |
| D.二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
1932年,(美国)一蒲式耳(约合36升)小麦的售价不到25美分,糖每磅只值3美分,猪、牛肉每磅2.5美分。为此,罗斯福政府( )
| A.成立工业复兴署,以减少盲目生产 |
| B.出资收购农产品,将其分配给失业者 |
| C.鼓励农产品出口,以增加农场主的收益 |
| D.补贴减耕的农民,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