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恐龙到底是恒温动物,还是变温动物,常是学者热烈争辩的课题。
甲学者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恒温动物:
论点一:在寒冷的北极圈地层里常发现有土生土长的恐龙化石。
论点二:像恒温动物中的鸟类一样,少数恐龙化石也残留有能够保温的羽毛构造。
论点三:像恒温动物中的哺乳类一样,恐龙化石的骨骼中布满管脉空隙,这原先是血液流经之路。
乙学者则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变温动物,反驳甲学者的论点:
论点四:从恐龙化石的尺寸分析,一般而言,恐龙体型都很庞大。
论点五:到了冬天,恐龙就会从寒冷的地方迁移至阳光较多、气候较暖和的地方。
论点六: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用是遮住夏天强烈的阳光,而非防止身体散热。
论点七:今日许多的变温动物如爬行类,其骨骼也呈现高度管脉化,但一些小型鸟类和哺乳类的恒温动物,骨骼的管脉化程度则偏低。
(1)乙学者所提的论点四至论点七中,论点与甲学者所提的任一论点没有形成针对性反驳。
(2)若乙学者认为生活在北极圈内的恐龙仍有机会晒到阳光而提高体温,他所持的理由是
A.恐龙有冬眠的习惯,故不需要阳光
B.恐龙能随季节作迁移
C.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能是遮住阳光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实施探究的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  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填: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5)结论: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的环境中生活。
(6)为什么实验结束后要洗手?

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光合作用的场所和产物”的探究实验:将银边天竺葵
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用黑圆纸片将B处从两面遮盖(如图一),光照几小时,摘下这
片叶子,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取出,漂洗并滴加碘液(如图二)。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实验中,A与C这组对照的实验变量是
(2)除去黑圆纸片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逐渐变为绿色溶液,溶解于酒精中物质是
(3)上述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4)若需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应选择作为对照实验组。

在“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A、B两组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设计,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2)你认为A组同学的设计是否科学?,请说出理由:。有同学认为B组的设计也不合理,理由是,B组的设计可以改为
(3)除上述探究的问题,就“影响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晴天的上午,在一株盆栽植物上将一分枝的叶片套上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扎紧袋口,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出现了一些小水珠,这是由植物体散发出来的_ _凝结而成的,它是_ _的结果。下午打开袋口,迅速伸一支将熄灭的大柴棍进袋内,火柴复燃了,说明袋内的_ _较丰富,这是 _的结果。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前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根燃着的火柴,火柴熄灭了,说明袋内的较丰富,这是_ __的结果。

在三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同高水面的水,将三株相同的天竺葵分别直立在烧杯中,把甲、丙放入密闭玻璃容器中,并把丙放在暗室,甲和乙放在阳光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段时间后,杯内水面下降最大的烧杯是____________。
(2)甲玻璃容器的内壁上的水珠是由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产生的。
(3)假设甲乙两株植物在开始时合成有机物的量是相等的,光照一段时间后,合成有机物较少的是植株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